我妈和她的病友们 文/周成芳 “快点来拿脐橙,含维生素C,营养价值高。还有富士苹果,又脆又甜,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我刚下楼准备去散步,我妈一个电话打了过来。 “哪来的水果啊?”我随口问了一句,其实已猜到多半是她那些朋友送来的。我妈对别人热情似火,别人对她自然也不薄。 “上次住院同一个病房的,28床刘英。她今天来看我了,看样子恢复得还不错。我留她在家吃了午饭,刚把她送下楼……。” “什么?你居然把她带到家里来吃饭?”我顿时尖叫起来。 一个月前,我妈去医院做妇科方面的小手术。刘英比我妈晚一天进病房。50多岁的样子,齐耳卷发,微胖。她一进屋就抱着手机扯起喉咙打电话,一会儿痛斥老公不体贴,一会儿骂儿媳妇不讲良心,平时吃她的用她的,关键时刻没了影…… 病房里来了“高音喇叭”,我感觉倒霉透顶。我妈倒显得云淡风轻,还关切地向她问这问那。这下倒好,她直接坐到我妈床边大倒苦水,还一把鼻涕一把泪。我妈很有耐心地听她唠叨,温和地劝解她,并将带来的牛奶,苹果拿给她享用。 “理解一下吧。”我妈低声说:“她今天拿到检查报告,好几项指标都不正常。她心里担心害怕,难免情绪不稳。” 我妈出院时,刘英和另外一位病友将她送到电梯口。我们互相留了电话,我妈下楼后喜滋滋地对我说。 留就留吧,这年头陌生人一桌吃顿饭都可以互加微信,何况在同一个病房住几天。再说她和病友留电话也不是第一次了。那年她在省城医院做膝关节置换手术,病房四五个病人来自不同省份。有一位重庆主城区的女子,看上去清高孤傲,对谁都爱理不理。我妈主动跟她搭讪,得知女子是大学教师,两人七聊八聊竟然还聊出一个共同的熟人。后来她俩还经常通电话商议为那熟人的女儿介绍对象。 病房还有一位贵州的女子,和我年龄相仿。住院当天就与我妈互加微信,拍亲密合影。出院后那女子也经常和我妈通电话,和亲朋好友发生矛盾也说给我妈听。我妈常在电话里安慰她,或替她出主意,还经常给她寄些我们这里的土特产。 人老了爱打电话可以理解。反正相隔几百公里,也不会影响啥。可这回她竟然跟才认识几天的病友处成了亲戚,这也太荒唐了。 “那女人一看都没啥素质。”我责怪我妈交友不慎。 “胡说!她手脚麻利,乐于助人,在医院还多亏她。”经她一提醒,我顿时想起我妈手术后回到病床时,我发现之前买的护垫竟然放失了手。正焦急万分时,刘英将她为自己准备的护垫铺在床单上,说拿去先救急。 病人术后有很多注意事项,我们家人毫无经验,显得手忙脚乱。刘英一直守在我妈的病床前,一会帮忙叫护士换药,一会很娴熟地帮我妈按摩。 “她今天是专门来看我的,说我很理解她。”见我沉默不语,我妈继续说:“她以前在农村活多,很辛苦。老公一直在外打零工,收入不稳定。里里外外都是她操心。生活压力大,又遇到身体出毛病,换了谁也没好脾气。” 对他人多些体谅和理解吧!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这是我妈挂电话时说的两句话。我沉思片刻后把这话分享在朋友圈,也终于明白她为啥一直能收获好人缘。 (作者系开州区作协副主席)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