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骨子里从不缺乏浪漫气息。 写雪,可以字字不带“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瀑布之壮观,同样有神来之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人逢喜事精神爽的得意,依旧能落笔成“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名篇佳句…… 在面积8.24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3000万人的重庆,浪漫同样无处不在。它的浪漫,蕴藏在“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的深厚底蕴里,藏身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各色美食中,镌刻在重庆人“豪爽耿直”的性格下,甚至连道路取名,都要时不时浪漫一下。 前不久,参加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专访时,多次提到重庆的“浪漫”,直呼重庆这样一个浪漫的城市特别适合人才在这里发展。 这份独属重庆的浪漫密码,我们该如何解锁? 01 山城、火锅、赛博朋克……你心目中重庆的浪漫,是不是这个样子? 在重庆,你可以乘坐索道近距离感受长江美景,可以到“云端之眼”吹吹海拔520米的微风,可以在街巷中感受“春风吹落叶”的时空交错,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不知道身在几楼,可以吃一碗小面、撮一顿火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浪漫的重庆,总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让游客萌生“不到重庆枉出行”的感叹。 山水浪漫。作为一座因长江、嘉陵江交汇而兴的山水之城,一眼望去,水映山形、山添水趣的山水之美,总能带来与众不同的浪漫情调,让人发出“山城水色、浪漫如斯”的赞美。 深秋初冬时节,巫山红叶绚烂多姿、美不胜收,置身其中,仿佛走进一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绝美画卷;乘船行进在三峡,饱览中国西南腹地壮丽山河之美,方能感受“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的中国式浪漫;长江、嘉陵江江水一清一浊,于朝天门处交融汇合后,好似一盆“鸳鸯火锅”,折射出重庆人“没有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的豪迈与直爽。 城市浪漫。在重庆,群山环绕、江河纵横、高楼林立、交通立体。这座城市,将浪漫发挥到了极致。 悦来独具特色的艺术公交站、黄桷坪绚烂多彩的涂鸦街、“网红”打卡点李子坝轨道站下的涂鸦墙、轨道2号线曾家岩站赛博朋克风格的出入口……重庆城市的每个角落、每条街道、每座建筑,都蕴藏着浪漫的情调,提升了重庆人的生活质感,拨弄着各地游客“一窥究竟”的欲望。 人文浪漫。独具魅力的巴渝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等,在这里交相辉映,塑造了山城极具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 正因为有了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陆游等众多名家到奉节“打卡”写诗,才使得三峡成为最负盛名的诗咏之地;书写汉语爱情诗最初篇章的《候人兮猗》,也赋予了重庆浪漫的最初音;江津6000多级的“爱情天梯”,更是重庆充满人文和浪漫气息最好的实物见证。 ▲轨道2号线佛图关段,单轨列车穿行在花海中。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02 重庆这座城市,拓宽了人们对浪漫的界定和想象。那么,浪漫又给重庆带来了什么? 消费潜力不断迸发。重庆的浪漫,可观可感,都能转化为市民游客“打卡”“刷卡”的动力。今年中秋国庆假期,重庆消费规模就进入全国前五。 事实上,正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庆,已连续四年荣登“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今年9月,抖音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发布的城市夜间经济繁荣度指数显示,重庆夜间经济繁荣度位列第一梯队。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重庆“宠粉”操作持续刷爆网络,也直接带动了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重庆对游客宠得浪漫,游客对重庆亦爱得直接。每到节假日,重庆均能上榜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与此同时,重庆的创意新业态生生不息、此起彼伏,“文艺范儿”的街区更新频频出圈。鹅岭贰厂经过改造,不仅成为一个文化创意产业园,更是成为体现重庆创意和想象力的艺术天地。创意业态的发展,同样带火了文旅产业的发展,每逢节假日,北仓文创街区都成为市民游客常去的热门打卡点。 智力资源纷至沓来。浪漫的重庆,每一天都谱写聚才引才的精彩篇章,每一刻都上演着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近年来,重庆提出全面实施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超过630万人,人才密度居西部第一。2023年前三季度,出站留渝博士后占出站总数的90%;“满天星”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已聚集软件从业者31万人……重庆正拿出满满诚意,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此处安心是吾乡”的山城温度。 ▲10月3日,游客们在渝中区小什字《重庆画卷》网红景点拍照留影。钟志兵 摄/视觉重庆 03 从某种程度讲,浪漫是一种城市形象,也是一种城市气质。辩证地看,浪漫可以反过来助力城市营商环境的提升,让各类人才企业集聚。 浪漫重庆,如何不负浪漫之名? 内涵不妨再“深”一点。任何一个城市品牌的形成,都需要立足自身文化。对有着三千多年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山城重庆,浪漫背后离不开文化的加持。要深度挖掘重庆人文精神,将文化资源、文化特色、文化传统融入重庆的城市规划、空间设计和业态创新中,不断拓展“浪漫”的文化内涵。同时,要用好川美等高校资源,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形象提供“浪漫”的智力输出。 营销可以再“活”一点。有了浪漫之名,还要讲好浪漫故事。要发挥媒体和影视剧作用,深入发掘有价值、有温度、接地气的浪漫故事;善于借力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多渠道、多元化传播重庆的浪漫理念,让浪漫之城的名号传得更远、叫得更响。 今年,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热播。这部浪漫风格的田园剧,不仅让云南大理再度爆火,更是走出了国门,成为《纽约时报》推荐的“2023年优秀国际剧目”中唯一入选的中国电视剧。这种营销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资源用得再“足”一点。浪漫之城的城市IP对于重庆来讲,是优势更是资源,要努力将资源用足,“吃干榨净”,开发不同形态的文创产品,丰富浪漫文化创意的产出,让浪漫理念深深融入城市血脉、城市发展之中。同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与浪漫城市形成双向互补态势,不断吸引各类人才、游客、企业纷至沓来。 重庆的浪漫,看似意料之外,实则情理之中。在这里,你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玩法,奔赴自己中意的景点,还能踏上实现自己梦想和价值的舞台。也只有来一趟重庆,你才能由衷地说一声:“重庆,够浪漫!” 原标题:重庆的“浪漫”之道 编辑:蒋丽霞 校审:吕文霁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