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寻城记|“花应羞上美人头”—— 在敦厚坡老街体验非遗簪花

2023-12-25 11:18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12月18日下午,气温约7℃,重庆晚报记者慕名来到位于南岸区的敦厚坡老街,跟着小姐姐们一起体验传承许久的民俗簪花,品味美丽“冻”人的风雅。

生活很苦 花加点甜

“泉州蟳埔簪花”在年初就因众多明星晒图而火爆出圈。蟳埔渔女、惠安渔女和湄洲渔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蟳埔女以“簪花”头饰别具一格著称:长发后盘于脑后,梳成海螺髻,穿上一支骨髻(髻,梳在头顶上的发结,这里骨髻类似长簪),然后用花环戴在脑后,再在髻心周围插上喜爱的手工绢花或鲜花,直到头上如行走的“小花冠”即可。2008年,蟳埔女习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随机街拍,“抓住”美丽背影。

泉州曾是海上古丝绸之路起点,蟳埔村是远洋商船的出发地,宋元时期,当商船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运往世界各地的同时,也把外来文化、宗教等带回了泉州。万万没有想到,泉州的簪花都火到山城来了?

记者在街道来回走了一圈,发现有很多家簪花体验店:古道茶楼、山野自在、拾衣茶馆、废物茶馆、古道寻花、花见茶隐、有茶有衣、美亭等,标出的体验簪花价格从几十到上百元不等。

在街道上,或者店里,都是做好簪花在拍照,或者正在簪花体验的小姐姐,个个都非常美丽、可爱、养眼,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啊。

记者犹豫再三,来到在门口标有“首家非遗簪花体验店”的“花见茶隐”询问可以体验吗?

老板姓张,国庆,说着普通话,不是本地人。张先生说,他不是泉州人,但之前去泉州呆过一段时间。今年9月,才在敦厚坡老街开了第一家簪花非遗体验店,因为来体验簪花的小姐姐特别满意,店火起来后,周围簪花体验店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这条街上。

张先生说:“我在泉州的时间发现,其实泉州的渔女很苦,丈夫出海捕鱼了,家里的活就全压在她们身上,她们非常勤劳、勇敢、坚韧,所以簪花对她们来说,是给生活加点儿甜,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希望把这份美好传承下去,就在敦厚坡老街开了这家体验店。店里簪花目前都是仿真花,但都是来自泉州簪花师傅做的手工簪花,她们审美高级又手巧,你看,你带来的新鲜绣球花,是不是和手工簪花差不了多少?”

记者在他人帮助下快速换装(选了最厚的仿宋制冬装),盘发,簪花为何不用那种可以直接戴在头上的手工簪花围

张先生说,簪花就是需要把选好的花朵一朵一朵簪上去,每个人喜欢的服装和颜色不同,选择的簪花自然不同而戴上满头的鲜花,这个变美的过程是非常享受的,这是非遗的魅力,传承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

张先生还说,记者带的绣球花、紫霞仙子(玫瑰)、洋牡丹等鲜花太少,一般簪花需要准备一个小竹框的花,并推荐加淡蓝色的手工边花。

他说,其实泉州本地的手工边花,最流行色彩是显眼的红黄蓝,但因为年轻的小妹妹接受不了,就和做绢花的师傅沟通,加了淡蓝、淡粉、淡紫等颜色。

没有雪花 人工降雪

满街簪花的小姐姐,选择汉服的居多,有的穿仿魏晋襦裙,有的穿仿宋制褙子,有的穿仿明制云肩,有的则穿仿清制旗袍,或者近现代改良旗袍。

记者随机街访:有的说,是工作闲暇之余,和朋友一起过来体验非遗,当放松的;有的是带男友当保镖和摄影师的,就只需要簪花,化妆自己做,摄影男友来做;有的暂时没有上班,就是喜欢汉服,就约“同袍”(都喜欢汉服的人)一起来体验,请专业摄影师拍照留影……

▲人工降“雪”,小姐姐在敦厚坡老街开心留影。

记者在街边突然看到飘“雪”了?有的小姐姐打着伞正在拍“雪景”美图。

一问才知,这家店名叫“美亭文创花园”,老板名叫田勇,在他的店里换装簪花,可以免费体验“雪景”!

记者跟着田勇去三楼参观,他给记者展示了造雪机器,一打开,果然“雪花”从三楼飘落,楼下拍照的小姐姐都很开心。

敦厚坡老街,是连接黄葛古道的通道之一,供古时川黔经贸往来。田勇说,他选址敦厚坡老街开店,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厚重历史。二楼三楼四楼都有拍照和喝茶的地方,二楼跟三楼的窗户拍起来很出片,来体验的小妹妹,簪花、发呆、喝茶、拍照都可以,主要就是让她们玩得高兴。之前体验的人多些,从上午十点半开门,忙到晚上。

田勇说:“这些天冷,所以今天相对还不忙,也有三四十个小妹妹来体验簪花。在敦厚坡老街上,最近据说又有两三家新的体验店要开。我正在策划大型活动,主题暂定为‘敦厚坡老街簪花文化节’。”

川渝爱花 自古有之

男士也可以戴花吗?这风俗巴蜀自古都有吗?

记者咨询了中国民俗学会前理事余云华老师,他回复:说的是戴花装饰吗?本市有。中国是一个非常热爱自然热爱花的国家,男女都爱,有文字记录以来,至少在秦汉时,就有簪花的习俗了。

在重中国三峡博物馆就藏有东汉簪花陶俑。有人推测陶俑头上的花,就是原产于巴蜀地区的蜀葵(另说莲花、菊花、喇叭花)。

到了唐代,欧阳询在《艺文类聚》中记载:“含超潘陆(注:指晋代美男子潘安和陆机),双鬓向光,风流已绝,九梁插花,步摇为古。”美男子潘安和陆机,风姿俊秀,在朝冠上插几朵鲜花,不知吸引多少人的目光。这是目前关于古代男子簪花最早的文字记载。

诗圣杜甫,在奉节草堂躲避安史之乱时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一首:

负薪行

夔州处女发半华,四十五十无夫家。

更遭丧乱嫁不售,一生抱恨长(堪)咨嗟。

土风坐男使女立,应当门户女出入。

十犹八九负薪归,卖薪得钱应供给。

至老双鬟只垂颈,野花山叶银钗并。

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面妆首饰杂啼痕,地褊衣寒困石根。

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

此诗讲的是安史之乱时期,夔州男子应朝廷之招,赴前线打仗,很多女子无郎可嫁,所以“四十五十无夫家”——当时和现在不一样,那时的四五十岁,已是老太婆了而当地风俗是婚后女子当家立户,女子十有八九在外伐薪(砍柴)售卖养家糊口,担负家庭重任。但无论生活多艰苦,她们依然有爱美天性,让她们“野花山叶银钗并”。这就是簪花。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花,簪花,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民俗,让那些似乎消失的美女子和美男子,也能在青史中熠熠生辉,亮出他们的风采。

(韩旭亦对本文有贡献,一并感谢)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