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李学勤:走笔荆竹村

2024-1-4 09:19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走笔荆竹村

文/李学勤


仙女山镇荆竹村,一个诗意盎然的高山旅居地。我来到这里时,丛林斑斓,该黄的正在黄,该绿的还亮着绿,几丛枫树红着脸站在小溪旁,说着季节的物语。

汽车爬过褶皱起伏的山路,村口路牌告诉我,这里是归原小镇。山坳坳里的小院安静地沐浴着暖阳。时光在这里慢了又慢。小镇安放在绿意深厚的大山之中,由小而精致的商业街和众多的精品民宿以及书馆、茶社、非遗、户外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丰富、风格各异的文旅项目,给高山带来十足的人气。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路朝前走,可以看到各色商业招牌。街的尽头,是一幢临崖的老宅。这里庭院深深,绿树掩映。院子前宽敞的坝子向着游人竖一块“好院子”的牌子。院内白墙配黛瓦,石阶着苔痕,典雅中透着古朴,划痕缭乱的石拱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三张被风雨蚀啮得有些变型的竹凳一字排在长满苍翠苔藓的石台旁,像个野外吧台,是巧合?还是从前的主人有超前的眼光,才造出这种颇为现代的布局?我想进一步探访这所百年老宅,却不料民宿已住满了客人。在一个看似清闲的季节,居然还能被消费者追捧,不能不说归原小镇有它独有的魅力。

走出小院,移步“无有”图书馆,这座崛起在山顶的建筑物,像上天置放在深山的一个现代符号,让人的视觉和心灵得到同频震撼。大面积的钢架玻璃立面,瞬间拉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木瓦砖石与玻璃钢架的完美结合,代表了现代与传统的和解。在这里,大自然的气息萦绕着书香,当群山与经典对话,星空和书卷互答,文字可以从字里行间跳出来,和你一起跋山涉水,穿云破雾,让你看到更白的白云,更蓝的蓝天。

荆竹村位于仙女山西南部,这里是高海拔喀斯特地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产业单一。在寻求致富的路上,荆竹村抓住仙女山镇文旅开发的契机,二十年励精图治,实现脱贫“三级跳”,一举成为仙女山镇的首富村,是我国2022年仅有的两个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之一。一个仅2000来人的小村落,却有着涉及农旅文居养五大种类数十个投资经营项目,令人刮目相看。

国际创客村助推了村集体和个人经营实体进入现代经济的高速跑道,无数个村里村外人,披星戴月,砥砺前行,换来了荆竹村深刻而华美的蝶变。一幢一底两楼的村服务中心几乎全部用于创客村用房,墙上挂着几十家创客名录,热热闹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村民王万碧以山歌为媒,直播带货;你也可以听到村民李成风以武隆原产山货为本,创建原“武隆山礼”农文品牌等励志故事……

如今的荆竹村早已声名远播,村里建成拥有“寻梦园”等三十余个农科产业特色园,“好院子”“雪漫山”“七个小房子”等层次丰富的民宿,完成了与市场消费的无缝衔接。村里开办的非遗传习所、蜡染、竹编、耍腰鼓、制皮影等土家传统技艺和农耕体验,则成为了城里孩子的“外婆家”。

坐落在半山腰的归原茶馆,土得让人心旷神怡。斗笠灯,竹板凳,盖碗茶,柴火灶,叙说着高山之上的茶话。有人说这是高山版的交通茶馆,这话一点不假。在这里,当盖碗茶遇到铜茶壶,茶叶便将土家醇厚的本土气息一片片舒展开来,呷一口热气腾腾的茶汤,顿时让人气定神闲,怡然自得。

时令深秋的荆竹村,在用大山的睿智,一寸寸收拢,一片片蓄积。它将以牧羊人的胸怀迎来藏着春天的冬天。当一场不期而遇的雪覆盖原野,这里所有的山岗和房舍,都会变成冬天的童话。而懂得仁爱和智慧的荆竹村会燃起亮堂的柴火,烫好滚热的米酒,迎接踏雪归来的天下游人。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