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康养 文/刘德奉 石柱以康养而知名,是重庆的康养胜地、避暑胜地,特别是每到夏天,至少有五六十万人到此享受清凉空气。而到了冬日,避暑的人们早已回到原地,留下了一处处空旷的院子、一幢幢寂静的楼房,原住民们又回到了清静而悠闲的生活中。我们的到来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随你店前而过,随你进店出店,他们见惯不惊。 晚饭,我们在黄水享用美食,配菜丰富,味美而菜新,好像刚从地里拔出来的一样。店主热情而多笑,任由我们侃侃而谈,同店的客人也兴致不减。服务员多来搭话,似乎是分享快乐。饭后,我们在街上散步,行人稀少,灯光幽静。行到月亮湖边,浅水在灯光中闪烁而动。远处的小山棱角模糊,恰有半仙半尘之态。抬头望天,还有一轮小月,在淡去淡来的轻雾中隐而若显。周边的人家数扇窗子小开,透露出如悄悄话般的微光。我们不敢弄出噪音,只是轻言轻语地交流,小心翼翼地抬步向前。不过,内心里却有些激动:这景好,这时刻好,这真是一种别样的康养,滋养心境的康养。 在白天,我们去了黄水山上的大风堡、毕兹卡绿宫,和长江边上的西沱古镇。其实,这些地方我曾经多次去过。不过,这次却感受不同。所以,还让我想起一个问题:有些景区不是一次去了就可终生不必再去。季节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会有不同发现。 在大风堡,我们一路行走,迈着小步,双手反钳在身后,不似旅游者的急行。一路风景不断,景景相连,特别是站立不同的观景台,远看群山各有姿态,俯览脚下纵横阡陌,触摸身边苍翠而老成的小树。因是下午,快已接近夜临,云雾笼罩,我还担忧四川来的客人难以见其真山面目。也可能是天有恩赐,不足十分钟,彻底云开雾散,先是渐渐露出山巅,后来连山根都给我们送来了。远远望去,青中带黄,如果抛开季节的时序,还以为是仲春的生机勃勃。山谷中蜿蜒延伸的公路,不多的人家星星点点,增添了一份山中的人文。正因如此,这山有了灵气。 在毕兹卡绿宫,数十丈高的杉树林,一棵紧挨着一棵。我们散步林间,天光点点而下,如仙界里透进了人间。笔直的树杆,一样的粗壮,一样的高大,一样的挺立,一动不动地站立着,如检阅的兵阵,如出征前的集结。 西沱古镇,位于石柱东部的长江边上,我是第四次而来了。我们从上往下走,有如从“天梯”下到人间。街上行人不多,店家和住家多有门开,时时可与他们招呼,或者进店一观。悠闲其间,有半入世半出世的心境,文化康养是不是这样一种方式,我不曾去研究,但冬日的石柱让我对康养有了别样的感知。 (作者单位: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