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乘坐轨道交通你是“外放族”吗?

2024-1-9 10:20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近日,“广州地铁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声音”登上热搜,许多人都表示“大力支持”。

在重庆,轨道交通车厢里有人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吗?乘客是什么看法?重庆轨道交通有条例禁止吗?重庆晚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外放族:尽量把声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月8日上午,重庆晚报记者到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5号线、18号线进行了走访。

早上8点50分左右,重庆晚报记者在2号线大堰村站上车,车厢里乘客虽多,但并不嘈杂,除了语音提示音、设备声音和个别乘客的谈话声外,更多是戴着耳机在看手机视频的乘客,没有发现“外放族”。

随后,重庆晚报记者又来到杨家坪站换乘18号线,在车厢里也没有遇见“外放族”。

接着,重庆晚报记者在5号线观察到有个别乘客将手机声音外放。在车厢里,重庆晚报记者听到一位中年女性手机正外放声音,不过声音不那么刺耳。她说:“在车上戴耳机伤耳,我每次都尽量把声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会影响其他人的。”

乘客特别讨厌把手机声音外放的人

见到重庆晚报记者在采访车厢内“电子设备外放声音”,44岁的王先生说,他遇到过很多次乘客将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有一次一位乘客连续几分钟都只播放同一视频的声音,只顾自己享受视频带来的愉悦,却完全不顾及周围人的感受,也不在乎别人的异样眼光,“我曾经还上前劝说过,有的乘客会表示理解、抱歉,有的则认为我是多管闲事。”

21岁的小陈也说,他特别讨厌把手机声音外放的人,有时候自己戴了耳机后还能听到别人刷视频的声音,“平时上班累,乘车时就想安静一下,如果旁边一直有人高声放电子设备声音,会感到很烦躁,我非常支持禁止电子设备外放声音。”

《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

制止无效或拒不改正,可处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重庆晚报记者查阅到,2020年4月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其中第三十六条就明确了乘客不得“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等。

不过,重庆目前采用的《重庆市轨道交通乘坐规则(第二次修订)》和《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针对“外放族”未有相关规定。但重庆晚报记者注意到,“重庆轨道交通”微博每隔一段时间会发布安全文明乘车的出行提示,提倡乘客“车厢内,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请勿外放声音,以免影响其他乘客”。

此外,重庆本地相关条例也拟将规定禁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2023年10月,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会同重庆市交通局起草的《重庆市轨道交通条例(修订草案)》已面向社会征求意见,其中第五十九条就提到了禁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外放声音。其中还规定违反该条例第五十九条规定的,由运营单位制止或者责令改正。制止无效或者拒不改正的,由交通主管部门处以警告或者二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或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报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律师说法:

避免此类问题 更多来自乘客自觉遵守

重庆佑圣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杰:电子设备声音外放具有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并且发生于安检环节之后的乘车过程中,要避免此类问题,更多的来自乘客自觉遵守公共文明秩序。对于轨道交通运营日常管理而言,禁止入内易,车内执法难。

因此,无论是明确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还是倡导电子设备声音勿外放,除了相关条款约束,乘客应自觉遵守公共文明秩序。在发现有此类情况出现时,也可作为善意提醒,公共交通工具文明出行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

专家点评:

不能为满足自己愉悦 而打扰他人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谭刚强:轨道交通属于公共空间,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愉悦而打扰他人,如果人人都如此,便会让公共空间环境变得嘈杂混乱。因此,市民在乘坐轨道交通时,不管是打手机、视频电话,还是刷短视频等,都要有所顾忌。建议佩戴耳机,这样既满足自己的需求又照顾到他人,不会对别人造成困扰,还尊重了公共规范,这本身也是一种文明规范和文明行为。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张春莲 实习生 秦欣怡 摄影报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