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陈利民:与竹为友

2024-1-10 09:21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与竹为友

文/陈利民


“梅兰竹菊”属自然生态的四种植物,被文人墨客们誉为“四君子”,象征着中国文人高雅的品质和高洁的境界。自古以来,赞美“四君子”的诗词歌赋浩如烟海。我想单独谈竹,谈古代画竹的两位高手。

东坡居士有名言:“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充分表明古代文人的一种气节和一种秉性。当然,地球人都知道,古代画竹第一人当属清朝的郑板桥,但北宋时期画竹的文与可,不是人尽皆知。

“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之一郑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他画了五十多年的竹子,艺术个性独创,艺术风格多样,其功力已经达到胸有成竹,炉火纯青。

郑板桥三十而立时,在扬州十年卖画为生,朝不保夕,艰难度日。直到雍正十年秋,他四十岁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乾隆元年,他又赴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随后,任范县和潍县知县。由于郑板桥性情直爽,做官清廉,心系百姓,不惧权贵,文人风骨坚如磐石,心性高洁贵如兰花,气节劲挺如清竹。因此,注定他一生坎坷颠沛。

郑板桥在绘画方面,多以兰草竹石题材为主,其墨竹子的艺术成就已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代表作《墨竹图》《竹图》《竹石图》《兰竹石图》等等,正如他自己所说,写诗作画:“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而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虽艺术成就颇高,造诣颇深,但不能与郑板桥比肩。即使如此,他的人文气质和艺术品位,还是令人敬佩和仰望。文与可何许人也?他是苏东坡的表弟,自号笑笑先生。在陵州、洋州和湖州做过太守。据《宋史》记载:“文与可善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请者,足相蹑于门。同厌之,投缣于地,骂曰:‘吾将以为袜。’好事者传之以为口实”。可见,这也是一位有高洁风骨的文人。缣素是古代一种细薄的丝织品,可以在上面作画写字。那些非富即贵的人以缣素向文与可求画,他瞧不起,不稀罕。他要拿缣素做袜子。

文与可不仅痴迷画竹,而且嗜好食笋。《说文》曰:“笋,竹胎也。”竹笋是竹子从土里生长的嫩芽,清淡、鲜美。美食家李渔也写道:“清、洁、芳馥、松脆,蔬食之美也”。有一次,文与可的表哥苏东坡来拜访他,他以鲜竹煨汤招待表哥。苏东坡见菜肴中无肉,不愿意动箸。众人皆知,东坡居士喜欢大鱼大肉,大碗喝酒,不然为何有“东坡肘子”“东坡扣肉”等名菜问世?但文与可喜好吃素,他对表哥曰:“笋不以肉为友”。苏东坡大为不满,申辩道:“我吃了肉,会变成世俗的小人吗?”

总之,无论是郑板桥,还是文与可,他们运用中国传统笔墨画竹子,人品高风亮节,画品彪炳千秋。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