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重庆两会即将召开,市民网友最关心哪些话题? 1月3日至10日,市委网信办推出“@新重庆2024 我的新期待”网络互动活动,围绕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等,邀请广大市民网友畅所欲言,建言献策,同话发展,共谱新篇。 此次网络互动活动的举办,是重庆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坚持开门纳谏,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又一生动实践,激发了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热情,让网民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网民参与劲头足。活动期间,广大网友踊跃参与、积极留言,有的网友接连数次投稿,有的更是洋洋洒洒写了五六千字。从参与网友的年龄层面看,既有尚在求学阶段的中小学生,又有已经退休的“银发群体”,几乎囊括了各个年龄段。 参与网友的职业分布、擅长领域也十分广泛,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也有奋战一线的干部职工;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也有来自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从业者;有扎根乡村的农民朋友,也有在基层社区的工作人员,亦有在自媒体领域颇有建树的网络大V……广大网民以极大的热情、赤诚和劲头,为新重庆建设献计献策,为重庆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涉猎议题领域广。双城经济圈建设、国企改革、乡村振兴、数字重庆、老旧小区改造、人才培育……网友的建议建言、留言跟帖紧跟时代、紧贴热点,包罗万象,数量质量俱佳。 在众多留言中,有人关注中心工作,有人在意民生实事,还有人聚焦加强党的建设。其中,民生类话题的探讨和建议最多,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话题被网友频频提及。 那么,网友们具体都关注了哪些领域?又发表了怎样的精彩建议? 关注大势,于“势”中助发展。 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极具关注度,吸引了不少专家学者建言献策。 比如,针对“如何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地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问题,有专家就从“强化政策协同,营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环境”“加强统筹合作,以新产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资源流动,共同加快新质生产要素积累”等几个方面给出中肯建议,极具建设性和“含金量”。 国企改革,既是当下热点,也是关注焦点。 如今,重庆正在蹄疾步稳打造更多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重大改革成果,国企改革作为重要“突破口”,受到网友广泛关注。 重庆国企改革如何改?不少网友发来建议建言。针对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管理不善、技术落后和外部环境挑战等问题,有网友提出“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市场营销”等措施建议;针对部分国企机构臃肿问题,网友也给出“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简化管理层级,实现扁平化管理”“明确岗位职责,避免职能重叠”“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减少决策过程的烦琐环节”等“一揽子”建议。 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人才汇集,是不少企业负责人关注和在意的内容。 有网友希望在新的一年,重庆能落实更多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优惠政策;有网友希望今后重庆能出台更多关于数字内容方面的扶持政策,将更多数字内容创新企业、人才和项目汇聚到重庆;还有网友则表示希望重庆能继续保持良好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人才引进方面,有网友建议,不能只集中在博士及博士后等高学历人才,还要重视本科和硕士群体,吸引不同层次人才来渝发展,在政策制定上,可学习借鉴杭州等城市的有关经验和做法。 ▲2023年10月24日,第二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论坛在重庆两江新区举行。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聚焦实事,于“实”中谈民生。 民生话题,既是市民网友关心的议题,也是建议建言探讨的重点。 针对教育领域,有网友把目光投向高校,提出“要避免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在教学上投入不够”的反思;对于当下部分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网友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中小学生每天户外运动充足”“每个学校都应配备专属心理老师”。 医疗话题,同样是网友关注和讨论的热门领域。“治疗大病需去等级高的医院,但医院等级越高,病人报销越低”“农村医养结合亟待进一步提升完善”“优质医疗资源分布均衡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被不少网友提及。如何进一步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难、买药难”,如何完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网友也发来不少“金点子”。比如,有网友就提出“要持续推进县级高水平医院建设,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不少网友针对“如何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怎样破解就业中的性别、年龄、学历歧视”“如何保障求职者权益”等问题发表了真知灼见,不少建议极具参考价值。还有网友关注到困难家庭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出对于这类群体,有关部门和学校可将其纳入帮扶范围,建立帮扶档案。 如何提升广大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有网友提出要多关注“一老一小”的幸福感,比如新增养老助餐点,解决孤寡老人温饱问题,多开展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工作;有网友则指出当下老百姓收入偏低,表示千方百计提高老百姓收入方为硬道理;还有网友则希望数字重庆建设能对老百姓更加普及,让老百姓在办事上感受到更加便捷高效。 ▲在北碚区作孚广场,参加2023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的医护人员在进行现场诊疗。秦廷富 摄/视觉重庆 注重长远,在“城”中话建设。 城市建设事关城市未来,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同样引起网友们的高度关注。 如何建设文化强市,将重庆得天独厚的优势转化为打造人文之城的胜势,网友同样有话说。 有网友建议道,当下,全国各大中心城市陆续启动了新一轮文化设施大建设,相较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重庆在重大文化设施布局上仍有提升空间。要提升重庆文博事业赋能文化强市建设的能力,重庆还需在重大文化设施建设上提档加速,提高陈列展览的质量,加大形成博物馆传播大格局力度。 再比如,针对如何完善城市交通话题,有网友建议“轨道交通向巴南、大渡口方向规划建设,改变重庆轨道交通‘北强南弱’格局”;针对城市停车难问题,有网友建议“加大对闲置空地、‘犄角旮旯’土地的开发利用,建设小微停车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停车困难”。 有网友认为,重庆正在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观音桥商圈旅游休闲街区更是被列入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却没有多少洁净舒适的公厕。该网友认为,公厕的数量和质量代表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应当加强公厕建设和管理。 ………… 在众多网友的留言跟帖、建议建言中,有肯定、有期许、有批评、有指正,每一段文字,都是网友对新重庆建设的殷殷期许,每一句留言,都饱含着网友对新重庆建设的关心与期待,蕴含着广大干部群众对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的由衷向往。 我们期待,网民的每一个声音、每一条建议、每一项诉求都能被听见、被看见、被感知; 我们希望,在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网上群众路线的“路”能修得更通畅,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的实践能更丰富,有更多网民真切感受并融入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的过程之中。 参与方式: 1.扫描文末活动二维码参加; 2.私信重庆瞭望微信公众号,发送活动主题“@新重庆2024 我的新期待”+留言内容+姓名+电话; 3.发送活动主题+留言内容+姓名+电话至重庆瞭望官方邮箱cqliaowang@vip.163.com; 4.在重庆瞭望每日推文后面留言,留言格式“活动主题+内容”; 5.在重庆瞭望作者群、读者群@重庆瞭望小编 发送“活动主题+内容”。 原标题:网络民意背后的信心与期待 编辑:戴林 校审:吕文霁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