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腊八粥 文/罗昭伦 一走进腊月,便闻到浓浓的年味儿。儿时最喜欢的美味,就是在腊八节喝上一碗母亲亲手熬制的腊八粥。 农历腊月初八,是腊月的第一个节日。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在童年的记忆里,过年的各种习俗充满了喜庆和神秘的色彩,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那个时候,不论日子有多么辛苦,人们期盼新年的劲头却从未消减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从未改变过。每到这天,无论光景好坏,家里有钱没钱,乡亲们都会做腊八粥来吃。“腊八粥,甜又香,吃了一碗又一碗,来年家家富又康。” 遥望家乡,思绪悠悠,母亲又在准备煮腊八粥的食材了。说是腊八粥,其实就是用当年新收的稻米,在熬粥时加入绿豆、黄豆、小豆、豌豆,还有红萝卜丁和白萝卜丁等,在快煮好的时候,加点葱花或芹菜,再放点盐和油进去就可以了。虽然尽是些“土货”,但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按照农村的习俗,腊八粥要在腊月初八这天一大早吃。熬粥是个慢功夫的细活。腊月初七的晚上,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先把不易煮烂的绿豆、黄豆下锅,用小火不急不躁地慢慢熬,待它们膨胀后,再加入其他几样杂粮,用文火慢悠悠地熬煮。当粥滚沸时,母亲便用长柄勺不断搅动,以防粘锅底。然后用微火熬,一直到第二天早晨,腊八粥才算做好。 腊八粥煮好后,浓浓的香味儿,弥漫在我家的三间大瓦房里。母亲还未叫我兄妹起床,我便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脸也顾不上洗就奔到粥锅前。那自锅盖边沿袅袅升腾起的蒸气,裹挟着诱人的清香,撩拨得我直咽口水。我手捧青花瓷碗,性急地踮起脚尖,催促母亲赶紧给我盛粥。母亲笑眯眯地说:“不要慌,灶神、祖宗都还没敬拜,吃不得!”说罢,便先盛好一碗腊八粥敬神祭祖,然后才给我们兄妹几个每人盛一碗。 母亲做的腊八粥很好吃,口感绵软滑嫩,醇香清甜,充斥着我的鼻翼,视觉上更是一种享受:浓稠的米汤里,红中透紫,紫里润黄,黄中染绿。喝在嘴里,甜香溢满味蕾。虽说寒冬腊月,数九寒天,但一股暖流沁入心底,再也感觉不到冬天的冷。 斗转星移,过去只有在腊八节才吃到的腊八粥,现在几乎想什么时候吃都能吃到。平常在超市里,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粥,如罐装的八宝粥、碗装的粥、袋装的粥、含糖的不含糖的粥,应有尽有,其品种、工艺、品质和营养,都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但每次吃从超市买来的腊八粥时,都感觉不及母亲做的腊八粥滋味绵长,因为在母亲做的腊八粥里,有着无法替代的亲情和爱。 (作者单位:万盛经开区文旅局)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