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从478公里到538公里 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跑出加速度

2024-1-19 13:37 |来源: 重庆晚报综合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核心提示

岁序更新,观往知来。2023年,对重庆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2023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交通强市建设,加快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推进中心城区交通缓堵促畅三年行动,丰富交通出行智慧应用场景。

回望过去的一年,从运营里程478公里到538公里,重庆轨道交通用“500公里”的跨越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建设之路上,书写下助力交通强市的新篇章。

截至2023年底,我市前三期轨道线路全部建成投用,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3条,占公共交通比重跨越50%。轨道交通正不断提升市民出行品质,为区域联动、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538公里

运营里程向前

2023年,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捷报频传”,迎来多条线路开通运营。

2023年1月18日

■9号线二期(兴科大道-花石沟)开通初期运营;

■10号线二期鲤鱼池至后堡段开通初期运营。

一南一北两条新线,加密了重庆轨道交通线网,实现中部槽谷北部片区与中心城区重要功能节点30分钟快速通达。

2023年2月27日

■5号线北延伸段(园博中心-悦港北路)开通初期运营

重庆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跨越500公里,这意味着重庆建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群众出行通达性、便捷性、舒适性持续提升。

2023年11月30日

■5号线(大石坝-石桥铺段)开通初期运营;

■10号线(后堡-兰花路段)开通初期运营;

■江跳线与5号线正式贯通载客运营。

5号线、10号线两条南北向轨道骨干线路全线贯通,进一步增强我市轨道交通南北走向运输能力;而5号线和江跳线实现贯通运营,列车可实现从江跳线圣泉寺站运行至5号线石桥铺站,换乘方式由“人换乘”进阶为“车换线”,为乘客节省换乘时间的同时,逐步满足广大乘客“一车直达”“零换乘”的出行需求。

2023年12月28日

■18号线开通初期运营

标志着重庆前三期轨道线路全部建成投用,重庆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增至13条,运营里程达到538公里。

508.1万

客流8刷纪录

2023年12月31日,重庆轨道交通全线网客运量达508.1万人次,创下单日客流量历史新高。随着重庆轨道交通线网不断织密,2023年重庆轨道交通已8次刷新客运纪录。

2023年2月10日 424.3万人次

2023年2月17日 425.3万人次

2023年2月24日 433.9万人次

2023年3月3日 436.6万人次

2023年4月28日 468.8万人次

2023年4月30日 471.9万人次

2023年9月28日 494.2万人次

2023年12月31日 508.1万人次

未来目标

1 运营及在建里程突破1000公里

截至2023年底,重庆轨道交通里程突破500公里大关,达到538公里。之前在国内,突破这一大关的,仅有北京、上海、广州等7座城市。完成这一里程碑式纪录后,重庆轨道交通下一个目标,又在哪里?

2023年2月,重庆召开轨道交通“跨越500公里”新闻发布会。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书记、主任岳顺表示,重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投用强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跨越500公里”,绝不是重庆轨道交通的“终点”。

2024年,计划开通市域铁路璧铜线;2025年,计划开通4号线西延伸段、6号线东延伸段、18号线北延伸段、24号线一期等4条线路,届时全市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以上。

“‘十四五’期间,力争重庆轨道交通运营及在建里程超过1000公里。”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董勇说。

2 支撑2.87万平方公里城市空间布局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大民生工程。如何支撑重庆主城都市区约2.87万平方公里超大城市空间布局?重庆早有应对。尖璧段建成通车后,从璧山城区到大学城的时间由30分钟缩短到5分钟;江跳线建成通车后,江津市民只需半个小时,即可快速进入中心城区。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远表示,至2035年,重庆主城都市区规划形成多层级轨道线网格局。

首先,构建“环射+纵横”的城市轨道线网。重庆共规划24条城市轨道,包括18条普线和6条快线,总里程约1312公里。

其次,构建“七射线两环线”市域(郊)铁路网。重庆规划总里程约1061公里市域(郊)铁路网。放射线7条约426公里,实现主城新区12个区与中心城区直联;环状线2条约635公里,实现主城新区各区之间网络联通。市域(郊)铁路与轨道15、26、27、28号线可贯通运营,实现主城都市区各区之间1小时通达、相邻地区之间半小时通达。

另外规划延长市域(郊)铁路C1线(渝合线)至广安,加强广安与合川之间快速便捷轨道联系,推动广安全面融入重庆都市圈,打造川渝合作示范区。

“通过轨道线网规划建设,可实现‘1小时通勤圈’,支撑毗邻地区联合发展、融合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张远说。

3 千万级常住人口便捷出行

如今的山城市民,越来越体会到,轨道交通带来的便捷舒适。

——畅通“外循环”,重庆轨道与机场、火车北站等多个枢纽,实现每个站场至少有两条轨道线路进入,枢纽内无缝衔接。

——畅通“内循环”,重庆轨道在全国率先创新实现互联互通。

——畅通“微循环”,全力推进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一体化换乘建设,建成公交轨道一体化换乘站点上百个。

据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副总经理郝满炉介绍,通过三个“循环”,更能发挥好“轨道到站、公交到家”的协同作用。

2023年7月1日起,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5号线、6号线、9号线、10号线、环线以及国博线的所有列车车厢全部启用“强冷”“弱冷”功能;2023年8月,重庆轨道交通“爱心预约”乘车服务正式上线;截至2023年底,重庆轨道交通已与北京、上海、广州、南昌、成都等多个城市轨道交通实现互联互通。通过这些举措,为大家提供更便捷、细致、温馨的出行服务。

4 两大万亿级产业高效聚集

光电园的数字经济、龙洲湾的繁华商圈、璧山的云巴产业、沙坪坝的TOD城市综合体……重庆轨道交通,正源源不断地聚集人才、企业、资金等各种要素,重庆轨道交通累计完成投资近3200亿元。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轨道交通每投入1个亿,就会产生2.63亿的GDP产值。”重庆市轨道交通专家委员会委员沈晓阳说。在他看来,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是互动的,创造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对推动城市建筑业的发展、轨道交通装备业的发展都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2023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未来,重庆轨道交通,将助力这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建设。

比如3号线、15号线、江跳线等,就能有效串联起龙盛、汽博、江津双福等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片区;1号线、3号线、6号线和国博线,则串联西永、空港、礼嘉智慧城等片区,支撑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 

重庆晚报综合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