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庆第1眼 | 多一些“横向、纵向”维度 老旧小区改造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4-1-27 23:16 |来源: 重庆第1眼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解决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是政府的分内事。”今年全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重庆将继续加大民生投入,接续实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其中就包括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186万平方米。新改造完工的“老小区”什么样,我们首先去看看这道城市风景。

 老小区的新地标 

江北区观音桥塔坪小区,位于著名的观音桥商圈和年轻潮流聚集地九街之间,是由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改造而来。因为紧临北仓,它还拥有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北仓里”。

在这条五彩斑斓的街道,找一间有眼缘的小店来杯咖啡,发发呆、看看天,舒服。不过,抬头的这一片天,以前可不是这样,而是到处是飞线。江北区住房城乡建委副主任范从才透露,当时他们数了数,这里至少有90根飞线,为此召开了大概23次专题会,共同商定了一个方案,室外飞线统一下地、室内飞线进盒这种综合改造的方式,拆除的飞线大概有90公里。  

飞线违建做减法,公共服务做加法。以前这个地方搭建了不少违章建筑,违建清除之后,取而代之的就是这样的便民服务亭,占地一巴掌,但功能N平方。辖区老居民张成富说,他做缝补二十多年,以前都是摆在外面,有时下大雨来不及收拾,摊位都会被吹翻。现在搬进便民服务亭,不仅自己方便,居民找他也方便多了。

将人间烟火气拿捏得恰到好处,闹市区里的这块儿安静地儿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主理人来到这里,盘活了一楼的闲置房屋。“主要是一些轻油和轻餐为主,这样能保证我们小区既有居民可以生活比较舒适,同时也有创业空间。”江北区住房城乡建委副主任范从才告诉记者。

一座城市的品质如何,不仅体现在拔节生长的高楼大厦、新城建设上,也体现在沉淀记忆的老社区里。老旧小区改造,既补齐了民生短板,提升生活品质,也激发了经济社会价值,释放蓬勃活力,在我们身边,更多的老旧小区也已成为城市新地标。

坚持“惠民有感” 

2024年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4186万平方米

“旧改天花板”“浓浓烟火气”……过去一年,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的民主村火出了圈。市民游客们在快闪广场打卡留影,在“半坡聚落”里品尝美食,通过盘活老街老巷,社区改造走出了一条极具辨识度的“重庆之路”。目前,民主村二期项目也全面开工,将重点推进约2.44万平方米范围内危旧房改造项目,预计2024年底前完工。

在江北区五里店街道,长安三工厂片区改造也如火如荼开展。未来,这里将打造成一条南北贯通的都市绿廊,北接龙头寺公园、南接北滨路,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新范例。

市住房城乡建委介绍,自2018年启动试点以来,全市累计实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6069个、1.37亿平方米,惠及居民145万户;今年,全市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186万平方米,群众居住条件将得到持续有效改善,城市品质将得到显著优化提升。

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城市发展。怎样把实事办好 把好事办实?去年底,我市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工作的通知》,五个部分、二十条实实在在的举措,既强化政策赋能,也突出精准施策,比如,《通知》第七条提出,在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等公共要素的前提下,可与新增公共服务建筑等面积增加经营性物业建筑量。这较之前的设计就做了进一步深化,补齐了政策短板,既有助于优化社区商业配套,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也为项目可持续、市场化运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老旧小区改造,千头万绪。电梯怎么加装,健身设施如何规划,需要统筹协调各方意见。在工作推进中,各改造项目广泛探索高效沟通联动机制,方案由设计方和居民们充分讨论,大伙提出的问题,也在改造中一一解决。老旧小区焕发“新颜”,来听听居民们怎么看。

 老旧小区改造 以“新”换“心” 

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东正社区居民 向德育:“给老年人提供了大量的方便,想得比较周到。”

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东正社区居民 张定忠:“现在可以走平路到每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我感觉很满意。”

大渡口区跃进村街道东正社区居民 袁华秀:“改造后我觉得很好,我娃儿说了几次给我买房子,我都不愿意走。”

南岸区花园路街道古楼湾社区居民 陈波涛:“略微带点缓坡,轮椅就可以推进来。他们设计的时候,把老人和残疾人出行的问题解决了。”

荣昌区小康苑小区居民 彭启华:“地板、健身器材整得齐整,也很规范,平时我们出来看到也都是干干净净的。”

铜梁区巴川街道龙城大道200号小区居民 练淑英:“对老年人关怀,安装了健身器、路修平整了,我们也不会摔跤,感觉比以前好十倍。”

让群众安居,让城市焕新,如何更好地发挥政策赋能,推动项目落地实施?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滔认为,第一是要形成一个全流程一体化的推进模式,比如说政策提供了一些可以增建商业性的建设空间的机会,再比如,政策也提供了整个项目空间范围内的一个弹性包容空间的机会,那么针对这些机会点,要认真思考、统筹利用,要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能够使这个项目投入产出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状态。第二点是要动员多主体的协同合作,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需要建立政府、企业、产权人、群众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如何鼓励企业依法合规地盘活闲置低效的存量资产,如何激活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如何把公众参与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这是在后期进行项目的设计建设管理过程中间,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最终是能够实现一个共建共享共治的项目实施模式。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民生工程,而对于我们这座山地特色凸出的城市来说,还需要在高低落差间,多一些横向、纵向的维度,让居民出行更加方便舒适,也让社区功能更加完善融洽。这横竖间的立体维度,交织出的也是一道“民生坐标”,既要改好外露的“面子”,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将老旧小区改造到大家的心坎里,才能为人民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编 辑:康勤生

校 审:李琅

总值班:严一格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