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由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主办的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总结交流会在我市举行,大会发布了《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我国区块链技术正与公共服务、实体经济等领域深度融合,各地以场景为牵引,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实体经济、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数字孪生等多领域加速落地,激活发展新动力。 截至2023年12月,全国有29个省区市将发展区块链技术纳入地方“十四五”规划,共有3647个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纳入国家备案,涵盖实体经济、社会治理、民生服务、金融科技等重要领域。 “‘区块链+政务民生’的组合发展尤为突出。”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董进介绍,我国多地加快推动将区块链技术融入政务服务应用的全过程,以“区块链+数据共享”服务模式,打造“无感”政务服务新范式。 譬如,作为我市区块链试点的渝中区,联合重庆市新闻出版局,上线了链存证公共服务平台,累计为全市10余万件文创作品完成了区块链技术存证,并推动链上数据与司法系统连通,为后期维权、确权提供依据。 类似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服务应用,在全国屡见不鲜:如北京海淀区政府打造“信用+医保”便民结算模式,支持跨机构服务的信用结算信息共享,为患者提供更便捷的就医服务;济南住房公积金中心联合黄河流域城市,创立了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的场景平台——“数字黄河链”,促进政务数据与社会数据的可信共享等。 《报告》认为,我国区块链创新应用生态逐步完善,除较强的技术、产业基础外,还拥有人才优势。近年,人社部颁布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等3个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国内共有2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区块链专业课程,为区块链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不过,区块链应用也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监管困难等诸多难题。《报告》指出,应从技术、应用、产业层面,推动区块链向更广领域、更深场景渗透,由单一技术概念演变为承载用户信任和产业价值的可信协作网络,探索与元宇宙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创新。 总结交流会上,还通报了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终期评估情况,发布了2023年区块链创新应用案例征集评选结果,我市共有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基于区块链信息共享的公积金多跨协同科创服务平台、渝中区人民检察院区块链非羁押数字管控平台、国家外汇管理局重庆市分局境内运费外币支付结算功能三个案例成功入选。 原标题:《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报告(2023)》在渝发布 编辑:蒋丽霞 校审:吕文霁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