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冰河时期,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著名动画片《冰河世纪》里那只庞大的远古巨兽——猛犸象,它们以自己整个种群的灭亡标志了第四纪冰川时代的结束。 ▲历时半年,三具猛犸象骨架化石“走”进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2月1日,经过历时半年多的装架工作,三具猛犸象骨架化石“走”进了重庆自然博物馆大厅,成了博物馆最新的“居民”。 生活在寒冷地区的猛犸象,为何现身重庆? 重庆自然博物馆副馆长赖东说,这三具猛犸象化石是博物馆专程从内蒙古买回来的,是为了让重庆观众“足不出渝”就能看到更多的古生物化石。 ▲猛犸象骨架化石。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这是博物馆作为公众教育窗口的责任,也是重庆人开放探索性格的展现。”赖东说。 化石买回来了,但是要让他们“走”进博物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此,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化石组装团队,整整花了半年时间。 化石装架,不是像搭积木一样,拼起来就好吗? 确实是“拼”,但“拼”的背后,是数百页的研究材料和数据。 ▲工作人员拼装猛犸象骨架化石。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赖东说,化石装架并不只是让散落在泥土里的骨架“站起来”就完事,而是要真实再现这种古生物活着时的站立状态。 众所周知,猛犸象灭绝已超万年,站立的它们究竟是什么模样,无人亲眼得见。 于是,在从内蒙古买回化石的同时,重庆自然博物馆也从当地请来了专业研究团队,共同为猛犸象“站立”出谋划策。 站立的最初,是从地面拼装开始的。 ▲猛犸象骨架化石。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在重庆的炎炎夏日中,博物馆化石组装团队将远道而来的化石从保存箱里“请”了出来,在仓库的地面上,开始将大小不等的化石按照猛犸象的身体构造一一归位。 当躺着的猛犸象被拼装完成后,专家团队第一次来到了重庆,验收了每一根化石的摆放位置,并对其逐一编号记录。 随后,躺着的化石在仓库旁搭建起的钢篷下,开始了第一次的“站立”。 这次“站立”,花了4个多月时间。 “我们要求立起来的化石,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是自然契合的,不会给观众突兀的观感。”赖东说。 不断地微调,是4个多月时间里化石组装团队做得最多的工作。 转一转化石的朝向、抬一抬化石的角度、左前栀低了不像在走动、牙齿太翘了挡住了头……数百个骨架化石,就在以厘米计的微调中,呈现出了最佳状态。 ▲猛犸象骨架化石。重庆自然博物馆供图 专家团队第二次来了,一场研讨会后,数十个需要再次调整的地方被一一记录了下来。 2024年1月23日,钢篷下“站立”起来的猛犸象骨架,被再次打散,正式开始进入博物馆大厅中。 为何不能直接调试好了抬进去? 赖东苦笑,“站立”起来的猛犸象太高了,塞不进博物馆的大门。 但值得庆幸的是,装架的数据被严格地记录了下来,为它们在大厅中的再次“站立”提供了依据。 2月1日,三具猛犸象骨架化石,在经过最后调试后,终于以最佳形态,“走进”了重庆自然博物馆,得以与观众们见面。 原标题:三只猛犸象“走”进重庆自然博物馆 总共分几步? 编辑:蒋丽霞 校审:吕文霁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