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区双龙村内盆景园数量众多,各具特色。人民网 陈琦摄 “这盆杜鹃的造型不错,帮我再多选几盆……”正月初九,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双龙村,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山盆景技艺”传承人张乾川的庭院里,一早就迎来了参观挑选盆景的客人。 “在重庆,只有在双龙村才能找到满意的杜鹃、罗汉松、金弹子等盆景。我准备挑选十多盆杜鹃,放在上海客户的新居庭院里。”前来选购盆景的客商李先生说道。 重庆南山,素有“城市肺叶”“山城花冠”之美誉。双龙村坐落在南山风景区腹地,曾获得全国首批绿色村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诸多荣誉。其中,“山城花冠”的名号,与传承了200多年的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山盆景技艺”密不可分。 ▲张乾川精心照料寿命高达300余年的罗汉松。人民网 陈琦摄 “我们家五代种植盆景,在我儿时起,就记得家里有很多苗木盆景。”今年54岁的张乾川说起自己种植盆景的经历,一脸感慨。同时,他也见证了双龙村盆景的发展,村民们凭着一双双巧手,把方寸盆景做成了奔向小康的“致富树”。 张乾川介绍,以前南山盆景培育技术隶属于川东派盆景,经过众多盆景匠人多年的琢磨研究,将山城特色融入盆景培育,最终发展成了一枝独秀的“渝派”盆景技艺。进入21世纪后,双龙村的杜鹃盆景更加声名远播,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授予“中国南山杜鹃盆景之乡”的称号。 “‘回归自然’是南山盆景最大的特点。南山的杜鹃花远近闻名,把它融入盆景之后,姿态优美,意趣颇深,很受江浙一带的买家欢迎,一盆高品质的南山杜鹃盆景,最高价值可达三四十万元。” 张乾川说。 ▲“南山盆景技艺”传承人杨彪的住家式盆景园林,成为双龙村农旅文化典范。人民网 陈琦摄 双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韩庆介绍,经过30多年发展,杜鹃盆景的规模和产值已占到全村盆景产业比重的85%以上。不止杜鹃花,借力于南山这座花之山,各色“花”式盆景常常引得众多游客纷纷前来打卡、消费。 近年来,为让南山盆景被更多人所知,南山街道和双龙村村委会积极创造条件,让村民们带着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出现在各类盆景展会上,屡获国际国内大奖。通过“传帮带”培育出盆景艺术大师、花卉园艺师、非遗传承人等近50人,带动花木盆景种植户150余户。 ▲杨彪的金奖作品《森林故事》。人民网 陈琦摄 被苗木改变的,不仅是村里的产业结构,还有村民的生活。漫步在如今的双龙村,罗汉、杜鹃、紫薇、桂花等名贵花木和精美盆景俯拾即是,“一步一景、一院一景”的农家庭院,将整个双龙村装点成一个“大盆景”。 “家家摆盆景,人人学手艺。”如今,双龙村花木盆景产业种植规模扩大到了2000余亩,年产值达2000万元。在此基础上,当地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特色民宿如雨后春笋,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还吸引不少在城区务工的村民返乡创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富民+兴旅”的乡村振兴之路。 原标题:新春走基层丨方寸盆景开出“致富花”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