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张文杰:炊烟中的孩子

2024-2-21 09:19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炊烟中的孩子

文/张文杰


如果乡愁有颜色,那么它应该是一抹炊烟的乳白色。袅袅炊烟,穿越黝黑结灰的烟囱隧道,一身纯净,不染纤尘,袅娜着飘向天空。那乳白色的烟雾飘零在天空里,也飘在游子心上,氤氲着思乡人湿润的眼眸。

故乡的炊烟是最早升起的温暖。鸡鸣声响起,奶奶便起床煮面。灶口很快被点燃,那一道窜出烟囱的炊烟,飘散如云,浓郁的面香和炊烟味儿慢慢地化入我甜美的梦里。儿时我很贪玩,仿佛不知疲惫,每到傍晚时分总能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奶奶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白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爷爷头戴草帽,手拿镰刀,还在田里劳作。田坎上的我撒了欢地奔跑,无忧无虑。老屋的炊烟,沾染着饭菜与家的味道,伴着一声声乡音的吆喝,从黄昏一直摇曳至夜幕降临。耳边是乡音浓厚的闲谈,眼前是奶奶的盈盈笑眼。青瓦房绿云掩映,亮着一只昏黄的灯泡,暖灯透过雾气,照亮了炊烟袅袅的景象,温暖从房间里溢出,让人舒适安详。家人围坐在火堆旁,轻言细语地闲谈着,火堆里的木柴发出噼啪的声响,火星四溅,映衬着和蔼可亲的笑脸。

时光如梭催人老,驻守在故乡的爷爷奶奶永远离开了这片他们爱了一辈子的土地。那栋衍生了几代人的童年和青春的老屋已经破旧,生长在故土蓬蓬勃勃的牵挂被连根拔起,只剩回忆……曾经以为,故乡二字不过是文气的字眼,并没有太多的内涵,后来才懂得,青春的脚步走得再远,却永远迈不出那缕炊烟的羁绊,也挣不脱血脉相连的牵挂。山一程水一程,故乡的模样,一次次的落在梦里,才明白对于故乡的一树一人,一花一草,一山一水,早已深刻在基因里,融合在血脉中,浑然天成。随着生命的年轮一圈圈增长,不知不觉间生出远方游子独有的万缕乡愁。而那缕千暖万暖的炊烟,轻轻地飘进心里,在灵魂深处,再也挥之不去。

故乡的灶台上,结了时光的网,柴草上的露珠,也不再那样闪耀夺人,而那些曾经缥缈在故乡的炊烟,也慢慢氤氲地覆盖在故乡的泥土里。

我们啊,都是炊烟中的孩子!是故乡的孩子!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