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心里的那颗糖 文/吴逸霄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几个月前,我还是一个被父母老师呵护着的中学生,而今,我开始品味曾停留在作文中的词语给我带来的全新体验。 在医学生早期临床接触课程中,我作为医学院的大一新生,初次走入数个科室,从嘤嘤啼哭尚未睁眼的婴儿,到心脏病常发作却依然谈笑自如的病人,我多次触摸到了生命实实在在的意义。 心内科是最让我震撼的,医生们拥有的是怎样的一种心理素质啊!病人突然倒地等紧急情况简直是家常便饭,医生会火速地冲过去开始抢救——毕竟心脏出问题,耽误一秒钟后果都难以设想。他们尽最大努力与死神赛跑,或许由于丰厚的医学知识与身经百战,他们看起来极其冷静。 我们跟随着带队的医生,来到走廊的另一头,看到异常的心电图,体会到自己肩上的重担——在这里,每一个健康人都会真正明白自己拥有的幸福,体会到能随意在跑道上奔跑、在球场上流汗是多么的奢侈。 而与此同时,小朋友也蛮多的。有一天,穿着白大褂的我们在儿科了解基础知识,下午五点将要返校时,一个小朋友以为我们是正式工作的医生,笑嘻嘻地跑过来,往我们手里每人塞了一颗金色的糖,嘴里还嘟囔着:“一个也别想跑!”那一刻,我的内心有如阴霾突然消散而被阳光点亮的一棵小树,无比温暖。我们一群医学生穿过走廊,又听到小朋友们兴奋地喊道:“爸爸妈妈快看,这里有好多医生!”我既想放声大笑,为他们的单纯可爱而开心,又潜在地意识到了自己身上已然存在的一种无比神圣的职责。 当然,人体的复杂性,注定医学不是一个轻轻松松就能学好的专业。在接触各个科室的过程中,我时常因医学工作者讲述时的输出过快而感到吃力,也时常为无数个眼前正在经历苦难的人而感到痛心。我希望在将来,自己作为医生,能将这种痛化作拯救病人的动力,全然专注于治疗病人,更加理性地实现力所能及。 行走在医院里,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生病上医院,白衣天使们来来去去各种操作,最后自己又活蹦乱跳的日子,觉得他们好像是万能的。又注意到自己仿佛已然长大,成为了那群穿着白大褂的人…… 我停下脚步,在人群中驻足痴望,最终也不知道在看着什么。手上小朋友给的糖还没有吃,已经被我呆呆地摸了好一阵。你问我,学医这么苦,这么累,虽会有那么多活蹦乱跳的康复成就,但仍可能会目睹生离死别无能为力,而我,为什么还要学医? 因为,握在手心的那颗糖,真的很暖。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2023级一班学生)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