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正在成为城市竞争的新起点。 2024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开辟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另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低空经济相关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更有不少地方将其上升到?“未来主导产业”的高度。 3月13日,西南首个跨省低空飞行目视航线完成首次演示飞行。这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低空飞行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也让重庆低空经济迎来“起飞”。 那么,什么是低空经济?向天空要GDP,重庆如何“向上”突破? ▲3月13日,重庆两江龙兴通用机场,一架载人飞机腾空而起,飞往自贡。记者?龙帆?摄/视觉重庆 什么是低空经济? 当前,一般认为“低空”是指在距离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最大可扩展至3000米以内的空域。 主流观点认为,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据相关机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一个万亿级产业的崛起,足以改变一个地方的经济格局。低空经济,能给一座城市带来怎样的能量? 天空让未来生活更美好。近年来,“土耳其热气球”“纽约直升机”的相关短视频在社交平台爆火,而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以后在重庆也有望随时体验这些浪漫。比如今年1月,重庆开通了“梁平=黔江”“黔江=万州”等5条短途运输航线,不仅方便了出行,还能一览沿途美景,受到消费者欢迎。 低空经济与公众生活的紧密联系,除了低空旅行外,空中物流、医疗救护等服务功能,还将提升人们生活的便利度。 有利于城市精准高效治理。低空经济的发展,可极大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在应急救援、智能交通管理、公共风险监测等方面,低空经济可发挥巨大作用。 为了提升城市治理效率、促进低空经济发展,重庆市经济信息委表示,重庆将鼓励应急、消防、林业等部门,优先采购我市应急救援无人机整机和服务。 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新选择。低空经济横跨航空制造、信息通讯、人工智能、智慧交通、数字经济等多个新兴领域,是一个技术含量高、创新要素多、增长动能强、“乘数效应”大的新赛道。 低空经济贡献的不只是经济规模,还能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当下,很多城市都在寻求经济转型升级之道,低空经济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 ▲1月8日,一架从梁平机场起飞的PC-12飞机,降落在黔江机场,这标志着重庆短途运输航线完成首航。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万亿级的新赛道,听起来十分诱人,要想真正“高飞”,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 低空经济一头与先进制造业紧密相连,一头又与数字经济、新型消费等相互交融。若缺乏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一流的科技创新资源作为支撑,一般城市恐怕难以在竞争中抢得一席之地。 竞逐“天空之城”,重庆有没有揽下瓷器活的“金刚钻”? 先看大势。近年来,“低空经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做各项顶层规划的时候,重庆一直都被寄予厚望。 去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的?《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便3次重点提及成渝地区。 比如,提出要依托长三角、成渝黔、长株潭等优势地区民用航空产业集群,建设国产航空装备绿色升级示范区;鼓励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优势地区,设立低空经济示范区,开展轻小型电动飞机规模化示范运营;鼓励京津冀、长三角、长株潭、成渝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布局氢能航空研制试验基地…… 另外,2022年,重庆两江新区获批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这也为重庆带来了一定的先行优势。 就成事的基础来讲,重庆的底子不弱。作为全国工业重镇,制造业一直是重庆的优势产业,这无疑为重庆发展低空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聚焦到低空经济产业上,重庆集聚了丰鸟、驼航、宗申航发、国飞通用航空等一批无人机制造产业链关联企业,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比如,宗申航发的活塞航空发动机,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第一,成为业界龙头。 另外,低空经济与空天信息、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经济有着很强的契合性。相关专家认为,鉴于上述行业重庆发展得都不错,这也为重庆打造低空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就地理条件而言,重庆也十分适合打造低空经济。重庆依山而建、临水而居,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在低空经济中适用的场景非常多。 在城市物流、山地运输、商务通勤、空中游览等方面打造低空经济,重庆有一定的地理资源优势。 有国家政策优势,有深厚的产业积淀,有丰富的消费场景……重庆发展低空经济,可以说是大有可为。 ▲2023年12月22日,2023首届中国(梁平)通用航空发展大会展览现场。刘辉 摄/视觉重庆 抢先布局万亿级的新赛道,并最终落地,关乎城市未来。 作为新质生产力和新兴产业的代表,低空经济如同新能源汽车一样,有望成为众多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引擎,为城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强大动能。 谁能先行一步,谁就能抢得先机。如何让低空经济真正成势?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研究员莫远明认为,可从怎么“起飞”、飞得“更稳”、飞进“千家万户”等角度去思考。 怎么先“起飞”?低空经济是一个新兴行业,很多人把2024年视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元年。重庆如何蓄势起飞?首先要统筹好资源。 要结合重庆特色,抓紧出台关于低空经济的发展规划,起到一个导向作用。重庆的巴南区、两江新区、九龙坡区等地,有一定的产业优势,就应率先承担起低空经济的研发、生产、产业集聚等任务,而渝东北、渝东南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和农业、林业应用场景,相关地方就应承担起市场培育的任务。 其次,还需为发展低空经济做一些基础性的孵化工作。比如通用航空机场建设、空域管理政策、飞行员培育、低空网络服务等方面,都需要去落实,为低空经济的“起飞” 创造条件。 怎么“飞得”更稳?低空经济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以创造和创新为基本特色。只有基础牢固,重庆的低空经济方能“展翅高飞”。 在产业补链强链上,重庆要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建设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契机,推动央企、头部企业、大型航空公司在重庆建立生产制造基地,通过龙头带动形成集聚效应。 另外,产业创投基金具有较好的引导效应,重庆可设立相关“低空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一起把重庆低空经济的“蛋糕”做大。 最后,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重庆需从引才政策、产学研协同、精准引才、创新机制等多方面去壮大低空经济的人才队伍。 怎么“飞”进千家万户?由于其是新兴产业,目前部分民众和企业对低空经济的概念、范畴,甚至商业化落地前景,还存在疑惑。因此,还需用实际措施,提升社会认知度与认可度。 比如,安全怎么保障?有别于其他公共运输模式,公众对通用航空的安全重视程度往往更高。一旦出现事故,公众接受度就会一落千丈。 因此,需要从天空路网规划、飞行器安全质量等多方面着手,力保低空经济安全发展,进而提升社会认知度。 还需了解低空经济多样化需求。例如,对于民众、企业担心的隐私、大数据泄露等问题,需做好社会民意调查,以便制定更灵活的法规政策。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重庆的天空一定会更加繁忙与热闹。 重庆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迎着新风口“一飞冲天”?这需要时间,也考验着我们的眼光与定力。 原标题:重庆低空经济,怎么迎“风”而上?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