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我能和你击个掌吗?”4月1日上午10点过,沙坪坝区嘉汇路“乐一融合”校门外的广场上,8岁男孩小马哥(小名)带着七分期许、三分害羞,问向一位路过的男士。 实际上,小马哥是一名孤独症儿童。值此4月2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来临之际,“乐一融合”举办了“我和陌生人击个掌”活动。这既是对孩子们的一次社会性锻炼,也期望人们更多了解和理解这一特殊群体。 击掌成功,男孩笑了妈妈哭了 记者在现场看到,面对小马哥的请求,以及其老师递来的“为孤独症代言”的资料,男士瞬间明白了一切。他爽快地伸出右手,和小马哥完成击掌,并竖起大拇指给小马哥点赞。小马哥红扑扑的小脸上,瞬间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活动现场,其余小朋友也进行得很顺利。陌生的叔叔阿姨婆婆爷爷收到请求后,都立即停下脚步,与他们完成击掌,并送上鼓励的话语。 “我的儿子能像今天这样乖乖走到外面来,专心致志地参与活动,我真的觉得特别欣慰和感动。”发出感慨的是“85后”秦女士,她是小马哥的妈妈,专程赶来陪儿子参加活动。活动中,秦女士好几次红了眼眶。 秦女士的慨叹绝不夸张。“乐一融合”校长贺小燕,又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贺妈妈”,她说,这个看似温暖简单的活动,对于孤独症孩子来说并不容易,“他们首先要有安全感,如果对陌生人有排斥是不可能完成的;他们还要理解击掌这个行为,这也需要从拍手开始一点点引导;他们还要有过社会性锻炼,比如经常在校园内通过赚积分代币去购物等等。总之,我为每个孩子感到骄傲,也感谢每一位心怀善良的陌生人。” 这些崩溃的瞬间,这样科学引导—— 活动结束后,贺小燕和几位参与活动的家长围坐在一起,回顾过去几个孩子遇到过的冲突情境。随后,贺小燕分别解读提供了科学的处理方法。 贺小燕还说:“以下情境,都是孤独症孩子家庭常常遇到的。真心希望家长们了解和掌握科学应对方法,更好地引导和帮助孩子。” (贺小燕) 【场景1】 7岁的男孩言言(小名)喜欢扔东西,有次甚至从二楼将自己的帽子丢了出去,还好当时没有路人经过。言言妈发现后非常生气,她早已为此事劝诫过无数次了。这次她忍无可忍,拿着衣架把言言的掌心打得通红,打完后又心痛地抱着言言哭。 【贺小燕解读】孤独症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是因为他们很难理解社会规则,单纯用讲道理或者“以暴制暴”的方式,都无法取得效果,甚至会触发反效果。 要纠正其不当行为,就要让他们明白后果所在。比如可以模拟实验:控制力道,向孩子丢一个矿泉水瓶,让孩子感受一些疼痛,让他明白这个行为具有伤害性。还比如带着目标给予适当惩罚:让孩子步行去捡丢下的东西,然后再爬5遍楼梯(家长可陪同),此后孩子再想丢东西时,首先想到的是爬楼梯爬到腿软的感觉。 【场景2】 8岁的男孩僖僖(小名),此前常出现一些极端情绪化的时刻。比如哭闹不止、咬拉链或者满地打滚,甚至弄得自己一身伤痕。僖僖妈看着孩子这般样子,难过又不知所措。 【贺小燕解读】这些都是孩子出现了情绪性问题。要知道,孤独症孩子同样也需要“三感”,即价值感、存在感、成就感。因此,让孩子有事做,非常重要。 我们推荐用“运动康复”的方式来训练孩子。比如我们学校的一些孩子就从轮滑、篮球、自行车、乒乓球中,选择一个项目来学习,掌握了一个技能后,“三感”也找回来了,孩子就会逐渐减少情绪化问题的出现,注意力和配合性也会随之提升。同理,日常我们也会教孩子生活自理,如抹桌子、洗衣服、择菜等,让孩子越来越自信的同时,还培养出生活的独立性。 【场景3】 小马哥的妈妈很想带孩子去外面好好吃个饭,但是小马哥每次去到餐厅就捣乱——不好好吃饭,各种哭闹,满餐厅乱跑。小马哥的妈妈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此后干脆放弃外出就餐。 【贺小燕解读】带孩子走出家门、进入社区、融入社会,让他们能有尊严地生活,才是我们更应该给孤独症孩子规划的未来。 再回到“带孩子好好地去外面吃个饭”的问题,我们不妨这样做——首先告诉小马哥,你在外面吃饭是很乖的,先给予他肯定和鼓励;其次,告诉小马哥“很乖”的具体标准,比如好好坐在座位上吃饭,尽量不挑食(最多选3样不吃的食物)等等。在过程中,只要小马哥有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时给予点赞和肯定。 多知道点—— 根据2019年出版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报告Ⅲ》的数据统计,我国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200万,而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孤独症儿童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如何更好地关爱他们?对此,贺小燕分享了一些关于早期预警,如何治疗等知识。 孤独症早期预警信号? 到6个月大,还没有出现大笑等热情、快乐的表情; 到9个月大,对声音、微笑或其他表情仍没有互动式的分享; 到1岁大,还不会牙牙学语,不会做招手、指物等手势; 到16个月大,还没有语言; 到2岁大,还不能说出两个单词组成的有意义的词组(模仿、重复语言不算); 任何年龄出现言语、咿呀学语、社交能力的退化。 如何治疗? 越早对孤独症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效果越好。如果家长能够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部分孤独症儿童的部分能力会达到理想的效果,相当一部分孤独症儿童能够融入社会自立生活。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摄影报道 编辑:蒋丽霞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