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时光之海,拥抱这十三年。细数我们共享的,分秒、晨昏、朝夕、雾霭、流岚、虹霓,朝着同一个方向的努力,逐梦不息……”4月的一个清晨,代明勇像往常一样乘坐轨道去上班,在车厢里,他敲下了这段名为《盛放》的诗歌。 代明勇乘坐轨道上下班已有13年,期间创作的诗歌、随笔有200余篇,“重庆人的性格和风土人情,在车厢里就是一个浓缩,所以我特别喜欢坐轨道,给我创作灵感,也让我有一种吾心安处是故乡的感觉。” 坐轨道也是熟悉重庆的过程 代明勇今年39岁,山东潍坊人,在渝中区大坪从事医疗行业工作。 他与重庆轨道交通的首次结缘,要追溯到2008年。那年9月,代明勇考研来到重庆读研究生,在重庆第一次乘坐了单轨列车。“它穿梭在城市上空,载着我看遍这座城的山与江,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浪漫的体验。”说起这段回忆,代明勇眼里亮着光。 仅此一次,代明勇就爱上了重庆轨道交通。此后,每逢周末节假日,从学校出去玩,代明勇就会乘坐轨道,“刚开始我听不懂重庆话,我就听车厢里的人讲话,就当是一种熟悉重庆的过程。” 2011年,代明勇参加工作,每天要乘坐轨道从九龙坡区华福路至渝中区大坪上下班,单程通勤时间约1小时。自此,他开启了每天与轨道相伴的日子。 通勤时间承载他的“诗和远方” 一小时通勤时间里,抛开换乘与前面乘坐公交车的时间,大约有40分钟在轨道车厢里。代明勇会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看书、读诗、做经典摘抄等。偶尔因为太入迷,甚至会坐过站。 “你问我的诗和远方?几乎每天都可以拥有。往返于单位到家,这条长长的路,就是远方。坐车的时间有时读诗,有时写诗,总想成为一个满腹诗书的人。”后来,代明勇逐渐开始了自己创作,在车厢里写诗歌、写随笔,写好后发到朋友圈里。渐渐地,朋友们都称代明勇为“轨道诗人”。 创作的灵感就在身边。比如列车窗外的城市人文风光,再如车厢里家人互动的温馨画面,甚至是站台上一个拖着行李箱的背影,都是代明勇的素材来源。如今,他已经在朋友圈晒出了200余篇。 “我最喜欢在早上进行创作,会同时激活我这一天的工作状态。”代明勇笑着说。 13年时间见证轨道内外之变 除了上班时间,周末和节假日,乘坐轨道交通出行,也是代明勇和家人们的首选,“准时、便捷、舒适、四通八达,太多的理由让我‘非坐不可’。” 2017年,代明勇和妻子还参加了一个公益爱情片的拍摄。夫妻两人各自画上老年妆,再出现在彼此面前,感受岁月的流动。这部片子还在轨道站台的屏幕上循环播放了好多天。“这段经历在我看来,也是我和轨道的缘分。”代明勇说。 “我通过坐轨道交通,慢慢地了解了重庆,也慢慢地爱上了重庆。我是一个北方人,最后完全习惯和融入了这里的生活,我爱这里热辣滚烫的重庆人,还有麻辣鲜香的美食。”代明勇说,在重庆16年有余,自己已经完全成为了一名新重庆人。 最后,代明勇还说,乘坐轨道的这些年,自己还见证了轨道交通内外的各种变化。如轨道越来越具有人文关怀,夏日车厢会分“强冷”和“弱冷”;再如车厢里礼让、让座的情况越来越多,善意和暖意总在车厢里涌动;以及那窗外越来越美丽的城市景观……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受访者图 编辑:戴林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