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庆瞭望|阳光招生,照亮义务教育“隐秘的角落”

2024-4-17 09:43 |来源: 重庆瞭望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临近升学季,不少家长又陷入了深深的“升学焦虑”。

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是父母最朴素的期盼。然而长期以来,“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屡禁不止,成为不少学生和家长心中的“隐痛”,同时也破坏了良好的教育生态。

前不久,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4)的通知》,首次以专项行动的方式,对全国义务教育招生作出全面系统的工作部署,其中明确要坚决整治“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现象,并将成立专项工作组开展调查督导。

阳光是驱逐阴暗最简单高效的利器。让义务教育招生在阳光下“晒一晒”“出出汗”“杀杀菌”,将帮助每一个孩子公平享有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公平“阳光普照”。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4)的通知》。/重庆瞭望截图

“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乱象久未根除,可以说是义务教育招生中“隐秘的角落”。

自《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各地加快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制度,教育公平得到有效保障。但是,部分地方阳奉阴违、屡禁不止的违规招生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成为了家长和学生求学过程中的“心头刺”,也是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

助长“入学焦虑”,家长苦不正之风久矣。在“鸡娃”“内卷”的背景下,升学择校不仅是孩子的“关键一跃”,也考验着家长的能力和心态。个别家长通过“买学位”“打招呼”“拉关系”等不正当手段,抢占优质教育资源,引人愤恨。

与此同时,这也会刺激部分家长被迫选择“找门路”,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剧“入学焦虑”,破坏健康的教育生态。

大搞“钱学交易”,学校追名逐利想“躺赢”。一些学校把学位当成牟利的筹码,一边以优厚条件“掐尖”招收优质生源,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一边通过“钱学交易”违规收取“择校费”“学位费”等方式,将义务教育招生当成了一门两头通吃的“生意”,令人咋舌。

更有甚者,学校与商业机构暗通款曲,让第三方机构以培训、竞赛、夏令营等名目组织生源遴选和学位买卖,衍生出一系列“灰色产业”,严重污染了教育环境和社会风气。

异化教育公平,学生被迫为教育功利化“买单”。说到底,最终为种种不良现象买单的还是学生。违规招生乱象侵害了大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平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无形中加剧了孩子的升学压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更值得警惕的是,教育功利化的不正之风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同样会侵蚀身处其间的未成年人,对其价值观、人生观产生错误引导,与素质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

此次教育部开展的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可谓直击要害、正当其时,精准牵住了义务教育招生工作提升的“牛鼻子”。

这是国家对义务教育招生作出全面系统的工作部署,特别是释放出整治招生乱象的明确信号,鼓舞人心,引人期待。

学校的划片招生范围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关联的“捐资助学款”“共建费”等?中小学是否设立或变相设立重点班、快慢班,以此名义“掐尖招生”?……文件显示,此次专项行动聚焦优化招生入学政策措施、严格规范招生行为、强化招生信息公开、优化招生入学流程、保障特殊群体入学5大重点任务,清晰地罗列了25个需要全面排查的问题。

25个“是否”的发问,每一个都一针见血,直指群众关切,传递出教育部门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魄力和决心。

这也是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的群众呼声、时代呼声,照应了我国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显现出优质教育“阳光普照”的前景预期。

由内看,教育形成了独特的生态链条,一旦其中某个环节腐坏变质,就会将问题传导给上下游,影响整个教育生态;向外看,教育也是一个事关国计民生的系统工程,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不难注意到,去年国家提出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今年全国两会也把基础教育扩优提质纳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而此次及时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正是对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落实和有效作为,具有标志性意义。

▲4月11日,沙坪坝区嘉陵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参加拔河比赛。孙凯芳 摄/视觉重庆

招生制度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本制度,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如何让阳光洒满每一个孩子的升学路?

建章立制打牢基础,将招生摆在“阳光”下进行。此次专项行动明确要求加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自查自纠,全面排查本地区已有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措施内容,坚决纠正或废止不符合国家政策精神和要求的相关规定和做法。

制度是最基础,也是最坚实的保障。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打破义务教育招生的“暗箱”,让违规操作无处遁形,让群众维权有据可依,才能保障教育公平常态化、可持续发展。

以监督加强招生工作透明度,及时将违规行为“晒”出来。公平就是规则被预先告知,这就要求学校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公开招生政策、划片范围、报名条件、招生程序等群众关心的重要信息,建立响应机制回应社会和家长关切。

同时,教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开通和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建立“负面清单”,配套建立抽查互检、监督问责等机制,并及时曝光违规招生学校和机构,倒逼学校优化招生工作。

持续扩优提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照射面”。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立国看来,要想缓解家长的焦虑,解决招生中的问题,根本上还是需要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使阳光招生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同向并行。

公平和普惠,是义务教育必须坚持的价值取向。就学校而言,不应该依靠“掐尖”“卖学位”来追求“躺赢”,而是应该聚焦教学质量提升谋求长足发展;教育部门也要通过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加快新优质学校成长等方式,持续做大优质资源“蛋糕”,让更多孩子上到“家门口的好学校”。

每个孩子无论来自怎样的家庭、拥有怎样的个性特点,都应该公平享有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只有让“阳光”首先照进孩子的心里,国家和民族才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原标题:阳光招生,照亮义务教育“隐秘的角落”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