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石柱县石家乡:用好“小板凳”议事平台,巧解村民土地纠纷

2024-4-20 13:01 |来源: 新重庆-重庆日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九龙村村民正在进行举手表决 通讯员 谭华祥摄/视觉重庆

4月18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家乡九龙村,村民张大红边修整田地边和记者聊了起来。“‘小板凳’就是好,公开透明,大家畅所欲言,地块归属问题就解决了。”

张大红口中的“小板凳”,是石柱县石家乡探索的“小板凳”矛盾化解法。具体说来就是,村社干部把“小板凳”搬到村民家、院坝里,通过拉家常、摆龙门阵的方式,聆听居民建议,化解矛盾纠纷,塑造乡风文明新风尚。

张大红所说的地块归属问题起源于2018年,当地为修建公路,临时征用了13户人家的10余亩土地堆放渣土,2021年公路完工后,归还占用土地时起了纠纷。

由于3年来堆放渣土,导致田土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石块,无法进行耕种。但工程方不愿补偿,和被征地农户之间起了很大的纠纷。

得知了情况后,九龙村村主任冉茂祥以村委的名义召开了“小板凳”居民议事会,将村民诉求和施工方的实际情况向上级部门反馈后,经县、乡两级政府出面协调。最终达成一致,由施工方负责,将土地恢复到可以耕种的标准。

“土地是恢复好了,哪晓得对于地块的划分,又起了纠纷。”冉茂祥说,有的村民说他家的地原来就靠近公路,应归还原有土地;有的认为征地的时候他家征地最多,应让他先选……

原来,被征的10余亩土地中有很多坡地,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平整,导致归还时的面积仅剩2.5亩。村民们对于这些地的划分又是各执一词。

在“小板凳”居民议事会框架下,石家乡负责人、村社干部、村民、县交通局负责人被召集起来,针对剩余地块的划分进行商议和举手表决。

“经过多次协商,今年3月最终确定了划分标准,采取‘现有土地面积/原有土地面积×每户征地面积’的方式计算,经过表决后所有人均无异议。”冉茂祥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石家乡以“小板凳”为载体,推行“收集—协商—落实—反馈”四步工作法,累计收集各类矛盾纠纷30余起,问题隐患54个,解决群众诉求困难53件。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推出了‘小积分’‘小网格’等基层治理模式作为补充,切实解决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石家乡相关负责人说。


原标题:石柱县石家乡:用好“小板凳”议事平台,巧解村民土地纠纷

编辑:明爽

校审:李琅

总值班:严一格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