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黄永红:童年的路

2024-5-14 09:19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童年的路

文/黄永红


下班路上,我会经过一个小学和一个幼儿园。小学外面的坝子上总是有许多家长或坐或站,等待着孩子放学。学校附近的临时停车点,依次停满了各种品牌的小轿车。学校外面的商铺将袋装零食、烤串、烤肠、钵仔糕等摆出来,食物散发出的香味勾起了孩子们的食欲。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总会想起自己上小学第一天回家的情景。内向的我,在开学第一天并没有交到朋友。放学了,却忘了回家的路。站在小路的路口,我望着面前看不到终点的下山小路,迟迟不敢迈开脚。在我左右为难时,一个有些面熟的高年级姐姐出现,她带着我走了一段路,直到她到家。

我跟姐姐的家长说:“xxx是我爷爷。”那时,我们都属于渠口村这个生产大队,家长们几乎都互相认识。

“哦,渠口四队呀。那你沿着这条路下山,过桥,走到山湾那里再问人。”姐姐的家人为我指路。我沿着他们指的方向,一步步向前走去,最后终是自己回到家中。

后来,跟母亲说起这段往事。她说:“要是发生在现在,你肯定要吵你爷爷了。”

自我两岁以后,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父母将我交给爷爷奶奶抚养,一直在外务工。在小学开学第一天自己摸索着回家后,大多数时候,我总是一个人上学、放学。后来,慢热的我陆陆续续与班上同学做朋友,偶尔也和他们一起回家。路上,有一条石头与泥土铺就的公路,紧接着就是一座石桥,我们都叫它渠口大桥。桥下是浦里河,河边常有白鹭在树梢上嬉戏、掠过河面捕鱼。石桥两旁没有护栏,仅有修砌的筷子长度的石墩权当做护栏。拉粮食的车经过后,泄漏了些许种子,在石桥上生根发芽,有时还会开些小花。

过桥后,往左就是三队。公路两旁大多为相对平坦的田地。继续往前逐渐变成右边靠山为住宅,左边靠河边为田地。田地没有空闲期,油菜籽、玉米、红薯、水稻、土豆……一年四季种着不同的农作物。

三队五队交界处的山脚下,还有一个煤厂。三年级后,我交的一个朋友就住里面的家属区。有时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先到她家看会儿动画片,直至天快黑了再晃悠着走回家。

如今石桥已不复存在,山间的小路没人经过、无人清理,终是重回大自然的怀抱。我上学放学的路,皆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作者单位:重钢集团新闻中心)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