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张春燕:鸡鸣龙驹

2024-6-5 09:34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鸡鸣龙驹

文/张春燕


山乡的清晨,尽管风儿还有几分凉飕飕的,但已经能感受到它的温润与清新。风带来了花草的香味,还有鸟儿虫儿的歌唱。

鸟儿虫儿们的歌声中,芦花鸡的鸣叫最响亮。它那把紫色的薄雾撕开,把缤纷的花儿叫开,把红彤彤的朝阳迎出来,把安睡的人们唤醒来,给山野增添了更多的生机与活力。

这是万州区的龙驹镇。芦花鸡的主人是68岁的王大妈,听到那高亢的鸡叫声,她眼角眉梢都写满了开心。王大妈的一天,是从鸡的啼叫声中开启。她要做早餐,浇菜园,给果园除草,每天都要去看看自家门口围栏里养着的三十多只芦花鸡。她要定期给这些长着芦花样的羽毛、野性朴实的鸡们生活的地方消毒,更换表层土壤;待到鸡们把一个地方的青草和虫子吃得差不多了,她和家人就要调整围栏,把鸡们赶到新的围栏里去吃。有时也会给它们弄一些南瓜、红薯、土豆、包谷粒这些自家种的杂粮,让鸡们换换口味。

在龙驹镇,像王大妈这样各自散养并融入芦花鸡产销链的农家还有很多,比较集中的地方是该镇的梧桐村,现在是芦花鸡的主产地。

外表独特、营养丰富、产蛋量大的芦花鸡,原产于山东省的汶上县。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畜产品。地处万州、云阳、湖北利川交界处的龙驹镇,有万州“南大门”之称。这里山林坡地多、平地少,以鸡窝地、巴掌田为主,梧桐村,就是该镇的一个缩影。2019年,龙驹镇迎来了鲁渝协作万州工作组的成员。鲁方人员,来自对口帮扶万州的山东省济宁市。在考察了该镇经济地理相关情况与产业发展短板后,结合专家意见和村民意愿,决定引进国家级保种鸡“济宁汶上芦花鸡”到龙驹养殖。当年,第一批5000余只“金凤凰”落地梧桐村。

也就在那一年,第一批芦花鸡出栏后,迅速得到市场认可,销售一空,村集体和农户首次实现分红。作为第一批试水的养殖户,王大妈尝到了养鸡的甜头,她家当年卖鸡的收入超万元。那清脆嘹亮的鸡鸣,在她和乡亲们听来,都是欢快悦耳的乐曲。

这以后,便有了龙驹芦花鸡养殖产业的壮大发展,有了“基地+村集体+农户”的养殖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龙驹已建成国家级保种场芦花鸡西南繁育中心,“一只鸡”创造出亿元级产业。“引进一只鸡,带富一方人”,成为鲁渝合作的又一佳话。

鸡鸣声中,水果的甜香、花椒的麻香、食用菌的鲜香,还有温暖的药香、茶叶的清香……涌进龙驹人、外来客等所有消费者的感官里,渗透进他们的生活中。龙驹镇3万亩经果林连续丰收,走向市场,创造出良好效益。像王大妈这样依托资源和政策优势,发展养殖、种植业,勤劳致富的村民,在鸡鸣声中挺直了腰杆,绽放了笑颜。

龙驹扼七曜山之咽喉,地理位置特殊,山深林密,易躲易藏。作为长江三峡南岸的古镇和著名的下川东红色根据地,一大批革命者,曾在这里写下了壮怀激烈、可歌可泣的红色史诗。在风雨如晦的年代,在万州南大门的龙驹镇,那一声声高亢的鸡鸣,唤起民众奋起抗争、打破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激情和斗志。那雄鸡报晓的啼鸣,唱响了坚定的信仰。如今的龙驹镇,鸡鸣朝阳,鸡声嘹亮,昭示着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旺。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