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灵村的山水画卷 文/冉思吉 我曾读到王勃的《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后世对人杰地灵的解读,其含义为灵秀之地才能孕育出杰出人才。近期,跟随《民族文学》酉阳创阅中心走访了地灵村。中午,从酉阳县城出发,驱车路过东风坝,绕几十道弯,就到了一个风情曼妙、景色秀丽的土家村寨。映入眼帘的是“阡陌相通,屋舍俨然”的一派田园景象。数十人行走在地灵村的道路上,如同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畅游。这世外桃源似曾相识,似乎与这里的山水有关。 漫步村口,环绕村寨的山峦使我眼睛一亮,山势起伏不过100余米,不同于那些险峻峭拔的山峰。山上翠绿的毛竹、挺直的松柏,以及其他高大的乔木林,偶尔闪现出思州黄牛和酉州黑山羊的影子。亚热带季风气候似一剂永葆青春的冻龄针,可使山坡四季保持绿意盎然的风采。葱郁的山峦与宽阔的农田相互辉映,稻田里怡然自得的稻花鱼、稻田蟹、小龙虾,自由自在地游动,与秧苗和谐相处,别有生趣。可以预想,山林牧产和稻田水产在秋季丰收变现后,农民的钱包一定会鼓起来。 地灵的溪水涓涓,四季不会涸竭,源源不断为村寨输送清流。从村公所继续往山里走,一条宽约两米的小溪蜿蜒而过,溪水清澈明亮,鲜活可爱,似村庄的灵魂,滋养着这方土地。据介绍,若想找到溪流的源头,须逆流而上,徒步一千多米。沿着小溪行走,在红豆杉林停步,欣赏红豆杉的风景。红豆杉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无论是土壤还是水质,必须达到标准。这里的水质良好,有这么大的魅力。站在溪边,溪水送来淡淡的清凉抚慰我,溪水清澈见底,想捧起水一饮而尽,让大自然的甘甜滋润我的肺腑。 地灵村重视家庭教育,教育在这里不仅被视为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王家大院被改造成了一座劝学堂,既是学习的殿堂,也是闪耀着荣光的圣地。走进劝学堂,一位女孩主动搭话,她眼神清澈,笑容纯真,仿佛阳光洒落在我的心田。此时,我想起劝学堂“劝学明志”的格言,似一条涓涓的溪流,浸润涵养着地灵村。 地灵村更注重人文关怀和生态保护。他们将“垃圾分类、绿色整洁”写进村规民约,每条村道都弥漫着清新的气息,乡风文明实践活动在这里扬帆起航。端午佳节,村支两委将六十岁以上老人聚集在一起包粽子,善意温暖着每一位老人。村民对外地客人也十分热情。傍晚时分,该返程的我们,被村民拉到家中共进晚餐。十余盘美食摆满桌子,记忆最深的是甘甜可口的水煮糯玉米,以及恰到好处的辣椒糍粑,让人回味无穷。同行的老师唱起《木叶情歌》答谢。诗意般的地灵村,宛如一幅宁静绚丽的山水画卷,让我们感受到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满足和喜悦。 (作者单位:酉阳创阅中心)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