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毕业季,很多应届毕业生都会经历面试这一环节。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很多互联网、快消企业以及银行机构,都在尝试使用AI面试。 社交平台上,AI面试经验、题库总结、吐槽体验的讨论热度不减。仅在某社交媒体平台,相关图文就有5万多篇,话题浏览量更是高达5000多万。 新出现的AI面试有何优缺点?AI面前,面试者该储备怎样的求职技能?企业又该如何通过AI面试找到合适的人才? ▲一名大学毕业生与AI互动面试。/红星新闻 01 与真人面试相比,新出现的AI面试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不少求职者常常采用“海投”策略,批量投递个人简历,增加就业机会。求职者“海投”之后,对应的是用人单位的“海笔”“海面”,这令许多招聘单位苦不堪言。AI面试的产生,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AI在企业人力资源中的应用白皮书》中显示,西门子集团每年校招简历投递量超过15万份。AI面试系统的使用,使面试量下降至原来的30%—50%,招聘成功率也提升了15%—30%。 精准完成人岗匹配。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迭代,AI面试可在虚拟场景中生成真实客观的人才画像,人岗是否相适,它能作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据统计,我国蓝领群体规模达到4亿人,平均每人一年要找三次工作以上。而58同城招聘业务商业研究分析负责人表示,AI面试能够通过丰富的大数据完成千人千面的精准需求匹配,对于蓝领、灰领等工作流动性强的群体是极大的利好。 减少弱化职场偏见。传统面试过程中,不少求职者表示,相较于面试内容,面试官会更加关注求职者的地域、性别、年龄、相貌等外在条件,有些甚至会戴上有色眼镜审视,放大职场偏见。 AI面试的产生,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加公平友好的求职环境,能够让求职者更加轻松地应对面试流程,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求职宣言。 ▲今年杭州师范大学春招现场,学生们使用数字求职机。/杭州师范大学 02 大规模的面试场景中,AI凭借先进的技术优势成为重要的帮手,AI面试也逐渐从“辅助”层面上升到“决策”层面,并越来越多的运用到通信、房地产、生物医药、制造业等领域。市场调查机构Resume Builde发布的一份报告称,预计2024年会有43%的企业在招聘中引入AI应用。 然而,在AI面试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不少求职者也表示,AI让他们产生了焦虑和不安的情绪,主要表现在: 对泄露个人隐私的担忧。AI面试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收集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信息、学历学位、面部表情、声音、视频等,这些都可能产生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虽然目前AI面试的数据,大多存储在公共云服务平台或者企业的私有云平台上,不会被轻易破解。但是眼下,AI诈骗已然十分猖獗,AI面试是否会存在同样的风险,也让许多求职者疑虑重重。 对过度相信算法的质疑。AI面试的核心是算法。然而用人单位招人,不光只想要一个“硬性”的标准答案,求职者的“软性”特征同样重要,比如求职者的性格特点、价值观、思维格局等。但这些还无法简单地通过数据进行鉴别分析。 与此同时,某些AI面试的算法规则里,还会隐晦的设置性别、地域、年龄等障碍条件,让本来中立的AI带有偏见。 对人机交流冷淡的不适。传统面试场景下,是真人考官与求职者面对面沟通,双方更能够产生情绪价值,而AI面试则变成了求职者个人的“单向输出”。面对冷冰冰的机器,求职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正面反馈,同时,缺乏真情实感的对话交流,也让求职者无法从其情绪中做出面试成功与否的判断。 03 客观地说,AI面试为应聘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起了更加开放、便捷的沟通桥梁,给当下的职场环境带来了新变化,注入了新活力。那么面对这一新产物,个人与企业该如何妥善利用? 作为求职者,与其对AI面试感到不适和恐慌,不如主动拥抱AI,努力跳出自己的“心理舒适区”,收获更好的人生经历。 一方面,AI面试只是一种工具手段,我们只要认真了解并熟悉它,就能从中掌握规律,很多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比如,中国传媒大学面向大三学生就开设了“AI模拟面试与软能力分析平台”的就业指导课,可以让学生体验AI面试流程并生成分析报告,80%以上学生表示这对他们找工作非常有帮助。 另一方面,AI面试也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无论是有惊无险地通过,还是被狠心拒绝,都只是迈入职场生涯的开始。保持自信、自省,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讲好自己的故事,才是更重要、更本质的人生命题。 作为用人单位,理想的面试应该是一场具有人情味的真诚沟通,是真才实学和真情实感的双向选择。 首先,要不断完善AI面试应用,针对求职者的反馈意见,加快算法等核心技术的升级迭代,提升AI面试的准确性和智慧性。猎聘旗下多面市场负责人就表示,目前AI算法与人工标注的命中率在85%以上,随着有效数据的积累学习,未来算法的精准度将不断提高。 其次,要综合设置多种评价手段来考量人才,精准全面地获取人才信息,比如采用多轮面试、真人面试、无领导面试、集体面试等。重庆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谭刚强认为,招聘的目的是为了找到匹配岗位的人才,即便发展到AI可以代替真人HR进行面试与结果评估,依然离不开真人HR的最终决策,招聘企业不宜过度依赖AI面试。 最后,职场还要多些“人味”。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最终还要回归到情感层面,试图完全以程序替代情感是不现实的。对于AI面试来说,也要多些温度,少些冷淡。当前,部分企业的AI面试开始引入交互效果,生成虚拟面试官,模拟真人的表情和语气,营造真实场景氛围,使面试过程更加温暖和人性化。对于这些富有温度的技术,企业方面不妨积极了解和引入。 从目前来看,AI面试仍有明显的优缺点,但这不妨碍我们对它保持积极的态度。我们相信,通过企业和求职者的不断反馈,以及不断调整优化AI面试技术,最终能实现双赢。 原标题:AI面试官火了,你适应吗?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