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骊歌未央。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总有一首歌能激起你关于青春的种种回忆。 眼下正值高校毕业季。最近这段时间,全国多所高校毕业典礼上的“花式整活”“出圈名场面”,频频登上热搜,刷爆朋友圈。 当毕业典礼不再是冗长乏味的讲话致辞,而成了全校师生、所在城市乃至社交媒体都翘首以盼的欢乐盛典;当毕业典礼在“守正”的前提下,越来越贴近人心,“青春”二字自然会有更为深刻的含义。 充满告别色彩的毕业典礼终会散场,关于青春的高光时刻、美好记忆却永不落幕。毕业典礼凭什么俘获人心?人与校、人与城的故事还可以怎样书写? ▲重庆医科大学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上的师生合影。/重庆医科大学官微 毕业典礼变“演唱会”,毕业生掏出香槟与校长共饮,“参考文献”们快闪唱歌……细数下来,今年全国多所高校贡献的“名场面”真不算少。 面对各式各样的“整活”,网友们毫不吝惜自己的点赞。大家心里明白:作为大学生涯中最重要也是最后的一场仪式,在保证规范性的前提下,为什么不大方地给予学生舞台,包容并尊重他们的快意人生呢? 正青春,做一回“堂吉诃德”又何妨。小说里,堂吉诃德是挥舞着长矛去攻打大风车的“疯子”。现实中,毕业典礼上的“堂吉诃德”们大胆“整活”,全情投入却并不认为出格。青年的热情、学校的接纳,还有什么比这些更动人? 你看,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毕业典礼上,一名毕业生扮成动漫人物“派大星”上台,老师面带微笑为其拨穗;在烟台大学毕业典礼上,一名女生带着玩偶熊上台,请校长为它也进行了拔穗。 青春还是一份不忘来路、始知归处的文化自觉。不知你是否留意到,“国风潮”正在吹进毕业季?今年,身着马面裙参加典礼,打卡簪花学士帽,拍一套汉服学士服写真,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你瞧,在重庆城市科技学院毕业典礼上,毕业生带猪肉、芹菜,效仿古代“束脩之礼”,送给校长表达敬意;山东理工大学的一位毕业生,为女校长簪花、戴云肩,让网友直呼“独属于中国毕业生的浪漫”。 青春从不拒绝把个人理想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要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勇担社会责任的优秀大学生,毕业典礼也不失为一个绝佳的舞台。 你听,在重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树新鼓励毕业生将“小我”融入“大我”,“不断以更好的自己在重大变革中给予重大的回答”;在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这样寄语学子:“不要让自己所裁决的案件成为师弟师妹的笑柄,更不要让自己成为自己在学生时代曾经痛斥过的那种人。” ▲重庆大学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重庆大学官微 仪式感拉满的毕业典礼,见证了青年们最芳华的青春、最炽热的情感。很多人愿意将它视作是“最后一课”,而这一课,没有定式,也没有标准答案。 如果说“上好”这堂课需要一点操作层面上的方法论,那么如何让学校与学生都能“享受”这堂课,则更需要一点“由术至道”的思考。 “人情味”应该成为主旋律的底色。需要指出,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学毕业典礼上都流行着一种宏大的话语体系,充斥着各种鸡血满满却不接地气的话术。如果再继续沿用这套“打法”,青年学子将不会再为它“买单”。 今年,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嘱咐毕业生要珍惜白衣圣洁、医者荣誉,“取长远而舍短视,取大气而舍狭隘,取大义而舍小利”。联系当前的医患关系、医者的职业操守等话题,这几句话说得既有人情味,也很富深意。 “真诚”永远拥有直击人心的力量。在毕业典礼上,学生想收获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心灵鸡汤,也难以共情于那些精心编排却空洞乏味的文艺表演。唯有真诚——语言真诚,内容真诚,才会给青年学子留下难忘印象。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林维讲道:“不要对普通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不要漠视他人的权益。”这是法律人的真诚。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焦兴涛讲道:“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人形象。”这是艺术家的真诚。 用“开放”定格青春的记忆、涵养高校的气质。诚然,一个充满活力的毕业典礼,不能与秀下限、哗众取宠等负面行为画上等号。唯有学生与学校之间双向奔赴,价值观与教育理念之间同频共振,我们才更有理由期待毕业典礼会继续书写华章。 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校规校纪,学生们完全有理由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度过一个难忘的毕业季。老师与学校的包容、接纳、开放,恰恰揭示出教育的真谛。这种真谛,更会静水深流,长久地滋养整个社会。 ▲西南政法大学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西南政法大学官微 放在更大的层面来看,与其说我们关注高校毕业典礼上花样百出的搞笑“名场面”,不如说毕业典礼本身流露出的青春活力更加触动我们。 青春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无关年龄老幼、外表美丑,更无关职业贵贱、财富多寡。凯鲁亚克写下的那句“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之所以让我们难忘,就在于它道出了保持激情、保持向上的朴素哲理。 要进一步释放毕业典礼背后的青春之力,还可以怎么做? 于个人,让毕业典礼成为见证我们成长的“刻度尺”。经过这场典礼,学子们将告别象牙塔,迈向社会。现实是复杂的,社会是残酷的,面对迷茫与挫折,不妨想想毕业典礼上校长的寄语、同学的鼓励。一场毕业典礼或许不会改变什么,但它会长久地留存在记忆深处,为你提供情感补给。 于学校,用毕业典礼打造更为多元的学校IP。青岛大学毕业典礼连续多年火爆出圈,靠的就是亦庄亦谐的演唱会风格。无需正襟危坐,也别墨守成规,学生们的创造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今天的大学拥有更丰厚的物质条件,也得在文化软实力上花心思、下功夫,让世界看见当代中国青年的新模样。 于城市,借力毕业典礼为城市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拿重庆来说,当前正在着力推进全市域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今年4月,印发《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2024—2027年)》。看似小小的毕业典礼,也能让青年们窥见城市发展的决心,体会到“重庆向新”的磅礴动力。 今年重庆预计有高校毕业生36.7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对于走出校门的每一位学子而言,在这场充满欢声笑语的毕业典礼之后,无论是选择留在重庆,还是奔赴五湖四海,都祝愿你有一个似锦的前程。 “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都比不起这宵美丽。”前路漫漫,希望你们永葆青春的心态,希望你们永远记得年少时经历过的这片璀璨星光。 原标题:挥手告别校园,青春永不落幕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