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重庆瞭望|支持媒体采访,重申了这五个基本常识

2024-7-5 09:21 |来源: 重庆瞭望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日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高票通过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法律自今年111日起施行。相关消息一经发布,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深入解读。

报道突发事件、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其展现社会价值、履行公共使命的关键所在。此番新修订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的明确规定,不仅是立法层面对新闻自由的坚实支撑与全面保障,更向全社会释放出促进信息公开、强化舆论监督、维护公众知情权的强烈信号。

而透过法律条文的万千文字,我们亦能发现,一些基本常识依旧犹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


▲2023年8月2日,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工人日报》记者窦菲涛乘坐冲锋舟采访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光明日报

常识:挺进战场是大势所趋

在突发事件中,各类谣言伺机而动,各种信息泥沙俱下。此时,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必须挺身而出,当好舆论引导的主力军、鉴辟谣的过滤器,坚守职责使命,传递准确信息,稳定公众情绪,引导社会舆论走向正轨。

在近年来的诸多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新闻媒体始终发挥着主力军、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以笔为剑、以墨为盾,直击问题,传递着温暖和希望。

无论是报道66个县直接挪用了19.51亿元的学生营养餐补助资金,或是第一时间传回嫦娥六号带回月壤的喜讯,还是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的调侃,彰显的都是新闻媒体在报道与监督一线从不缺席。

20227月前后,重庆持续的极端高温、点多面广的山火、形势严峻的旱情,集中挑战着这座城市。《新重庆·重庆日报》第一时间推出评论《致敬重庆 致敬人民》,全景回望重庆人在疫情、旱情、火情中展现出来的众志成城、奋力拼搏的城市精神,也让人们感受到新闻媒体挺进主战场的决心和气魄。

此次《突发事件应对法》再度明确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某种程度上是对新闻媒体主力军挺进主战场的又一次法律确认与再强化。这也给广大新闻媒体提出新的要求:认清大势,不断革新,勇于提升,为挺进主战场、发挥主力军作用做好充分准备。

常识二:面对媒体是必修课题

现实中,一些单位部门、领导干部身患舆情焦虑症”“媒体恐惧症,把舆论应对简单等同于应对舆论,把舆情视为洪水猛兽,不是把新闻报道弄成命题写作,就是躲避记者、拒绝采访,甚至阻挠采访、围攻殴打,严重阻碍了信息的正常流通,影响了社会公正。

比如,今年3月,河北省廊坊三河市燕郊镇发生一起爆燃事故,央视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采访报道,却遭遇现场不明人士的阻碍,采访工作难以正常进行。

此次《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提出有关人民政府和部门需切实履行新闻媒体服务引导职责,为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采访报道提供了法律和制度保障,也为各级部门如何积极面对媒体、有效处理舆情指明了方向。

对于媒体而言,当以更专业的态度、更严谨的方法,为公众澄清事实真相,弥合信息鸿沟。对于各级单位和领导干部来说,则需要以开放和自信的姿态积极应对媒体监督,不排斥、不设限、不下套;同时,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与机制,为媒体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保驾护航

▲河北省廊坊三河市燕郊镇爆燃事故现场,央视记者采访时受阻。/央视网

常识三:信息透明是破题法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幅缩短了突发事件应对的时间周期。真实、权威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公开,是填补信息真空、纾解公众情绪、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一环。《突发事件应对法》着重着墨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实际也是对突发事件中信息公开透明原则的重申。

现实中,因信息不公开、缺乏透明度而引发舆论风波的案例比比皆是。去年发生的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鼠头鸭脖事件,以及前不久西安交大毕业生陷学术妲己风波,之所以引发各界质疑,很大原因在于校方在突发事件应对中遮遮掩掩,未能及时、全面地回应公众关切和疑问。

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功能的有效发挥,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减少误解误判,防止谣言滋生;同时,还能更好地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当然,如何做好信息传播,如何与新闻媒体打好交道,这些都是有关部门和领导干部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究的长期课题。

常识四:法治建设是底线保障

《突发事件应对法》中专门规定支持新闻媒体开展采访报道和舆论监督,在相关的部门法立法中尚属首次。而这也传递出一个信号:在新闻事业不断前行的道路上,法治是其必须坚守的底线和保障。

法治为新闻事业提供了规则,划定了边界。新闻媒体和记者的每一次报道,都应当是对法治精神践行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在法治框架下,新闻媒体以及从业人员需处理好真实性与客观性的要求、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的规范、公众知情权的保障与限制、舆论监督与名誉侵权的平衡等一系列关系。

而从另一角度看,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法治的进步相辅相成、互相成就。新闻事业的繁荣需要法治的保障和支持,而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推动着法治的不断完善。正如我们所见,孙志刚事件促成《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出台;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推动了《职业病防治法》的修订。

▲2023年9月5日,四川芦山发生6.1级地震,雅安日报社记者张毅在现场采访。/光明日报

常识五:社会监督是防腐良药

社会监督,作为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众对权力运行进行规范和审视的重要手段。其中,新闻媒体、公民团体、学术机构等多元的社会监督主体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社会监督力量的发挥并非一帆风顺。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受到公权力的压制和干扰,导致声音被影响、削弱或淹没。无论是时任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的质问,还是时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的笃定,其实都是公权力对社会监督的压制博弈

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仅是一个理念,更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和完善的过程。要保障社会监督的有效性,就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和法治化的社会环境,让监督者能够自由地行使他们的权利,而不必担心受到报复或打压。如此,方可确保权力始终为民所用、为民所系。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全力支持和保障新闻媒体的正当采访,是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未来,期待各方一起努力,让新闻舆论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照亮社会前行的道路。


原标题:支持媒体采访,重申了这五个基本常识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