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伴我一路前行 文/周成芳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的两位哥哥同时考上国内知名高校,这在小镇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前来贺喜的街坊邻居络绎不绝。他们夸父母教子有方,临走时看了一眼坐在角落里的我,摸了摸我的脸说,就看你的了哟! 父亲将我叫到身边,对我说:“你去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就看你的了》。”那年我刚上小学三年级,才学写“我的爸爸妈妈”之类的作文,父亲却甩给我这样一个高难度的题目,让我一时无从着笔。 两位哥哥出类拔萃,我将从此生活在他们的阴影之下,这让年少的我感觉到压力重重。我感觉有很多的话想说。既然父亲反复强调,要写出内心的真情实感,我果真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 父亲是语文老师出身,他对我那篇作文的评价是情真意切,语言流畅。他说生活是文学的源泉,记得多从生活中取材。说完他用钢笔将那篇作文重新抄写了一遍,贴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文学二字,却就此培养了我对写作的兴趣。我开始认真观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坚持写日记练笔。在校期间,我写的作文多次被老师当成范文在全年级朗读。初中二年级,我参加了全校的征文比赛,主题是母爱。我选取了生活中母亲的一些感人素材,字里行间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那次征文大赛,我获得了初中组第一名。自己的名字被张贴在校园的大红榜上,让我感觉无比自豪。我在日记里偷偷写下,将来要当一名女作家。 上大学时,我特意选读了中文系。毕业前夕,校报编辑向我约稿,让我写一篇告别学校广播站的文章。在校期间,我一直担任广播站的播音员。离别之际,自然是万般不舍。我一气呵成地写了一篇情真意切的告别文章。编辑老师大为赞赏,将那篇文章发表在报刊头条,并支付给我15元稿费,那是我写作生涯中所收到的第一笔稿费。 毕业后,我考取了全国导游资格证。2000年,我在繁华的重庆城做了一名导游。漂泊异乡的岁月,我感觉内心有太多的酸甜苦辣需要释放。2005年冬,我提笔写了一篇生活随笔,并尝试着向报刊投稿。一个月后我收到《重庆晚报》的用稿通知。首次投稿就获得了成功,且还是发表在省级报刊上,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我感觉自己正一步步向文学青年靠拢。我开始奋笔疾书,所写的文字陆续在报刊上发表。 2007年,我回到家乡小城创办旅游公司。因在诸多报刊发表过作品,我成了家乡小有名气的“文学青年”。一些客户慕名主动与我合作,在他们眼里,文化人经商绝对值得信任。2008年底,我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同年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成为全区第一位加入省级作家协会的女会员,实现了初中二年级许下的心愿,还因此被评选为区十大杰出青年。因对文学的无限热爱,2018年,我被推荐担任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回望这些年,我一直在文学的道路上行走,文学已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我的血脉,滋养了我的灵魂,陪伴着我一路前行。 (作者系开州区作协副主席)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