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沱的云梯 文/钟枚 从朝天门顺江而下,畅行279公里,就到了被称为古代“巴郡之西界”的西沱。隔一江水,朝北望,只见石宝寨踞山雄立,鸟瞰着江水,似述说着千古悠悠之往事。长江中波涛汹涌,唯南岸平缓,西沱得以设镇,又因这里地处忠县、石柱、万州交界处,俗称“西界沱”。 据说,远在新石器时代,西沱便形成了长江上游特殊的巴人文化,如今在这里分布有商周时期的观音寺遗址、沙湾遗址、砖瓦溪遗址、公龙背遗址等。及至秦汉,西沱的农耕文化已十分发达,而到了唐宋时期,这里已是川东、鄂西边界重要的商贸重镇。 沿江岸石阶拾级而上,只见两旁皆是独具特色的土家吊脚楼群与古香古色的汉族民居,形成一条古朴、厚重的石梯街道,沿山脊蜿蜒直达山顶。这就是西沱镇的主体建筑群——云梯街。云梯街长约2.5公里,有113个石梯台面,1124级台阶,街道依石阶两旁由江边向山顶发展,据说这与历代外来人口在此进行贸易而逐步定居有关。看今天的民房,大都保留着前门面、后居所的格局,虽是日杂五金铺面居多,但也能联想出明、清之时“川盐销楚,商业发达、客栈遍布、店铺林立”的热闹景象。 西沱的商贸兴盛,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此为长江上游的深水良港之一,上溯279公里达重庆,下行可到万州、宜昌、武汉、南京、上海,俨然处于长江三峡的腹心地带;陆路可经涪陵、丰都、忠县、彭水、酉阳、秀山、黔江,达鄂西地区以及贵州、湖南等地。 据说西沱的商贸活动从500多年以前就开始了。原在河边的老平街,逢二、五、八赶场,后来商贾云集,货物增多,如布匹、盐巴、桐油、贝子、黄连、铁器等等,当日往返不便,人们就开始修建栈房铺面,故定居者日多……虽没有统一规划,由民间自发地沿边筑阶向上,但也还算是有序建设,而今达到如此规模,甚是罕见。 西沱云梯街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现有文物保护单位下盐店、二圣宫、崔绍和民居、禹王宫、永城商号、古衙署、南龙眼桥、北龙眼桥、民亭、万天宫、紫云宫、南城寺、关庙、福尔岩摩崖造像等。如今这里游客如织、涛声如歌,留存着三峡历史、巴人文化的回响。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