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公用”礼服 文/薛韵 这是一件陈列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一级文物,这套已些许变色泛黄的礼服是那段烽火岁月的见证。这套衣裙的主人,是中共中央南方局经济组组员方卓芬。 1939年5月,方卓芬从皖南新四军军部调至重庆南方局工作。临行前,周恩来细致地提醒她穿军装到大后方不妥当,有的场所,要换上便装才好,以免引起特务的注意。方卓芬知道重庆高官显贵云集,文人墨客汇聚,要做好他们的工作,除了谈吐有度、举止得体外,衣着服饰上也要有所讲究。可自己的行李箱里,除了一套新四军配发的灰布军装,剩下几件宽大的粗布衣衫,大多尺寸不合身。想到这里,方卓芬打定主意,一定要置办一套得体、漂亮的衣物。 城市里摆放在橱窗中的漂亮成衣她根本无力购买,别说到裁缝铺做衣服,就是多扯几尺布料,组织给的置装费也捉襟见肘。为了更好完成任务,方卓芬咬着牙,省吃俭用,竭尽所能将经费辛苦积攒下来,终于买到了价格合理、质量上乘、颜色大方得体的制衣布料。 捧着买来的布料,方卓芬别提多高兴了,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穿着一身漂亮衣服,在国统区开展工作的场景。但此时,一个现实的问题却摆在她面前。当年,为了与家庭包办婚姻抗争,方卓芬独自离家,艰难求学,后又几经辗转参加革命,缝制衣物这样精细的女工活实在让这位上海大夏大学史地系学生犯了难。 为了做好这套衣物,方卓芬没少向手工好的同志请教。夜深了,仍能看到她守在一盏煤油灯前悉心缝制,为了赶制这套衣裙,方卓芬不知熬坏了多少根灯芯,手上不知道磨出了多少个血泡……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手来,而是继续努力着、坚持着。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方卓芬锲而不舍的努力下,这套由她亲自设计,量身裁剪,亲手缝制的西式套裙终于完成了! 这是一件米黄色底双线蓝格丝绸质地的上衣,搭配藏青色毛料制成的两片A字裙。经典的配色,简单又不失大气,柔软的布料,愈发凸显方卓芬的端庄、优雅。 方卓芬穿着这套“定制”礼服来到红岩村报到,大家都被这道靓丽风景所吸引。热情的招呼之外,几乎都是对这套礼服的好评。迅速适应新工作环境后,方卓芬经常以经济工作者身份参加金融界活动,而这套礼服也成为了她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当时的南方局同志们垦地种菜,自给自足,生活条件很是艰苦。因为没有合适服装出席重要场合,成了不少女同志的心病,而方卓芬的礼服给她们带来了希望。 起初,只有一两个女同志找到方卓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借这套衣裙,方卓芬欣然应允。后来,找方卓芬借衣服的人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这套本属私人的衣裙就成为了红岩的一套“公共”礼服,见证了我党在国统区统战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重庆红岩干部学院)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