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能见到张者老师多少有些遗憾,但《山前该有一棵树》绘本版让我非常惊喜,张老师的文字配上了极富想象力的插画,阅读体验更丰富了,书里还送了太阳花种子,我期待把它种下早日开花。”7月27日,第32届书博会重庆展区,《山前该有一棵树》绘本版内容分享会结束后,读者郭女士对记者说。 ▲翁明真受张者委托分享新书。记者 赵欣 摄 “您看,我书包里还带着张老师的《桃李》等作品,想请张老师签名。”郭女士笑说,自己住在济南东边,几乎穿越了大半个济南城来到西边的山东国际会展中心,就为亲眼见一见自己的文学偶像张者。虽然不太凑巧,“寻张者不遇”,但她依然很开心,“我对重庆十分向往,今天来重庆展区看到了不少好书,这一趟还是来得很值了。” 《山前该有一棵树》是重庆市作协主席张者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曾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实现了重庆小说作品在鲁奖评选中零的突破。书中,张者以上个世纪70年代的新疆矿区为背景,通过细腻而质朴的笔触,勾勒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作者巧妙地运用以树喻人的手法,将胡杨树坚韧顽强的生命力与人物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人们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该书责任编辑翁明真受张者委托,作为分享嘉宾分享了《山前该有一棵树》绘本版由小说到绘本的精细创作过程。她同时以“生命与文学会面”为话题进行了解读,引领读者开启了一场文学与生命会面的“阅读之旅”。 翁明真介绍,《山前该有一棵树》的故事情节围绕“没有树——移栽树——挽救树——失去树”而展开,因“树”而生的一切构成了小说的基本内容。面对山上无树的单调,孩子们渴望在自己的世界里能够见到一棵树。这样的愿望谁来帮孩子们实现?当然不是忙碌的家长们,而是孩子们的胡老师。胡老师的决策给了孩子们参与观察移树的机会,自然带给孩子们放飞的快乐。尤其是孩子们在胜利渠饥渴般饮水的情节,更是原生性展现了孩子们亲水乐水的天性,更衬托了孩子们所处自然环境的艰苦。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天真快乐毕竟是孩子们的天性,追求快乐也是孩子们的本真趋求。小说叙事呈现的,恰恰是孩子们观察大人们移树的乐趣。 ▲《山前该有一棵树》绘本版新书上市。记者 赵欣 摄 虽然在叙事上遵循了传统技法,但是小说表达的内容却是立体多维的。不但成功塑造了胡老师这位爱生如子、潜心教学、甘于清贫、和蔼可亲的好老师形象,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兵团人屯垦戍边、拓荒创业的奉献精神,让人们通过故事进一步认识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认了兵团人勤劳肯干、牺牲自我、默默奉献的时代精神。 更重要的是,作品中还呈现了张者老师的命运观。平凡人物的命运得到关注和表达。一方面写到了新疆兵团的某些侧面,一方面写到了人物命运,写到了生命的偶然与必然。二者结合加大了小说的叙事张力,使其获得了审美内涵的丰厚性、情感性和人文性。小说也获得了某种经典性。 如何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更好地焕发活力?《山前该有一棵树》绘本版的问世就是以此为尝试。翁明真介绍,重庆出版社历时一年半,以绘本的形式全新演绎了这部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本书绘者鹿白,曾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原创插画奖,入选意大利博洛尼亚插画展。她以质感独特的丙烯绘画技法,运用丰富大胆的色彩,为读者们呈现出一幅广袤大西北的动人画卷,使故事在想象与现实中交织。同时,读者还可以用随书附赠的太阳花种子卡片体验栽种。“这份小礼物如同书中胡老师和同学们用智慧和汗水浇灌的知识的种子,带给读者书香和绿色的希望。” 原标题:文化中国行|鲁奖作品《山前该有一棵树》绘本版亮相书博会,播撒书香与绿色的希望 编辑:蔡静 校审:宋宇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