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谢泽雄:意象的狂欢——长诗《献给虹》读后

2024-8-1 09:29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意象的狂欢——长诗《献给虹》读后

文/谢泽雄


熟悉彭敏的诗人朋友们都知道,他是一个从基层成长起来的诗人。对新诗的迷恋,据说源自一次雨过天晴后,突然看到了天空的彩虹。感觉自己瞬间被击中,心中顿生一种无法抑制的颤动。像梦,那么美。如此美好的彩虹是怎么产生的,为何又如此短暂?在一次朋友集会中,彭敏坦言:“我不想就这么轻易地让它从我的心中消失,总想找到一个什么方法把它永久地收藏起来。”一颗诗心就这样种下了,只待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也就是从那天起,一场与虹有关的语言马拉松长跑开始了。这也是彭敏长诗《献给虹》何以创作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多年的原因所在。

就“虹”的结构与形式而言,对现当代中国诗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诗人对一种自然天象能构建出什么样诗意的空间来呢?初看,前面的多写诗人的独特幻想,甚至于还带着一丝童年的天真。如一句:“我是小妖女万年的大粉丝”便是明证。诗人将瞬息万变的虹比作小妖女,而自己原是她万年的大粉丝。想象力奇特大胆而不失少年之天真,甚或还带一丝童趣。可谓神来之笔,风流尽显而不着痕迹。“偷渡你的天空,虹/我把天河的鹊桥背来了/我把千盏星光挑来了/虹/快破土而出吧”。正是在诗人的无尽激情迸发中,在一次次希望与失落中渐渐搭建起了属于个人的诗意空间“散发薄荷香的天堂”。从一首首短小的诗句浪花般汇聚,逐步形成了江河奔流之势。虹,已不是原来的虹,她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幻。

一切可能与变数,作为个体的诗人又能做什么呢?貌似强大,实则虚弱。因为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全部接收”,难道我们就该就此认命了吗?不。至少诗人彭敏还没认输。“一个头颅抬起/一种思想抵达”,94首抒情诗,在彭敏的笔下悄然构筑起了一座诗的宫殿。在彭敏长达30年的艰苦跋涉中,完成了自己“灵魂相依与生命相系”的诗歌使命。而在诗艺上,彭敏完成了他个人诗艺上的“古典续接与现代再造”。94首作品既可独立存在,又不可分割,形成一种宏大书写。彭敏不愧是长篇现代抒情诗的创作高手,也彰显了一个成熟诗人对结构与形式的创建与把控能力。

读完长诗《献给虹》后,给人感受最深的是它不断变幻、天马行空而又不失天真烂漫关于虹的意象轰炸。各类意象呈千姿百态之状,眼花缭乱,丰富多彩。虹在诗人的心中气象万千,繁花似锦,又氤氲蒸腾。时而“小妖”一般,于花中坐禅;时而“天河解开衣襟”如“日车漫游而来/星子匆匆滑过/虹在海上盛开”,密集的意象群如核爆一般,对读者快速形成强大的冲击波,不得不令人“臣服”,令“天地臣服”。

从彭敏长诗《献给虹》的密集的意象中,去寻找到可能接近于作者在“虹”这一特定的意象中所蕴含着的隐喻与象征,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与读者的我,是愿意去探寻的一件乐事。如果在字里行间的语言迷宫中,能窥见其原貌那是我所乐见的。它给我的第一感觉便是“虹”既是具象的,又是意象的,更是抽象的。在《献给虹》中随处可见儿童的天真无邪,少年的迷茫彷徨,青年的激情满怀,中年壮年的沉吟旷达,直至人生的释怀放下。虹,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必然性,一如佛家之缘分。汇则生,去则散。一切自自然然,不再纠结于过往。生命与生活的意义即在当下。

(作者系梁平区作协常务副主席)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