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产业良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浇灌。 日前,工信部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公布最新一批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名单,国内66个城市(区)入选,我市巴南、万州、两江新区、江津、涪陵等5个区上榜,成为“全国标杆”。 ▲工信部网站截图 这5个试点区凭什么成为“全国标杆”?记者调查发现,搭建政银企沟通桥梁,扩大企业“金融朋友圈”,实现产业金融充分对接从而释放新商机,是它们的共同做法。 “目前企业急需资金进行升级改造,银行可否开辟融资绿色通道?”今年7月初,在重庆渝兴鞋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渝兴鞋业”),进行了一场政银企三方参与的“金融参谋”活动。 位于江津区夏坝镇的渝兴鞋业主要生产皮鞋、休闲鞋等鞋类产品。随着市场需求扩大,企业拟新建6条智能生产线,购置一批设备开展智能化改造,不过面临资金缺口。 获知渝兴鞋业融资需求后,江津区工商联很快联系金融机构,上门为企业开展“金融参谋”行动——不仅畅通融资渠道,还现场提供知识产权、安全环保等服务。在获得融资支持并完成首期生产线升级改造后,渝兴鞋业月产销量均实现大幅增长。 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助力企业及经营户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例子在万州、涪陵亦有不少。 “有了金融机构支持,企业绿色发展步伐大幅提速!”8月2日,说起当前企业低碳转型发展前景,重庆渝建物流有限公司(下称“渝建物流”)负责人一脸笃定。 渝建物流是万州一家从事长江水路货物运输的航运企业,近年该企业逐渐更新一批油气电混合动力的绿色智能新能源船舶,相比传统柴油动力船舶可大幅降低能耗及硫氧化物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和颗粒物排放等。 “从去年以来,全区启动转型金融试点,在全国率先制定船舶运输行业转型标准,为一批航运企业提供绿色化转型的融资帮扶。”万州区经济信息委负责人表示,目前万州多部门联合银行机构,陆续为渝建物流等本地航运企业予以融资帮扶,并通过碳挂钩产品为企业降低融资利率,既实现碳减排,又有力支持了碳密集行业企业转型需要。 在涪陵,当地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围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涪陵榨菜”,探索开展重点农业产业链金融链长制试点,即围绕榨菜选种育种、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形成“全链条、全产品、全客户”金融服务,保障榨菜生产销售各环节、多主体的融资需求。 ▲7月24日,涪陵榨菜集团,榨菜产品正在装箱。记者 李雨恒 摄 涪陵区珍溪镇顺城榨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况月波,就是这项融资服务的受益人之一。 今年2月,青菜头收购季,当菜农们将新鲜菜头送往合作社等待交易时,况月波却很犯难——由于合作社处于榨菜产业链中游环节,每到青菜头收购季,合作社往往有不少半成品库存,此时就会面临资金链周转困难。 为此,涪陵区政府部门及金融机构及时为况月波等多位合作社经营户发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缓解他们资金链“燃眉之急”。 另外两个试点区,两江新区和巴南区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同样亮点频频—— 两江新区积极融入我市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辖区金融发展质效不断提升。截至去年底,新区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近20%,吸引全市首个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落户、在全市率先试点绿色金融改革、推出全国首个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产品“科技跨境贷”,让“金融活水”持续为汽车、电子、软件信息等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巴南区在辖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综合体“巴巴实”云平台上,引导一大批金融机构入驻,并上线多类融资服务,为企业提供资金扶持。巴南区还建立了上市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及时回应辖区企业上市融资诉求,为适配企业提供上市帮扶,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作用,为一批小微、涉农企业等提供了融资便利。 原标题:重报观察|重庆五区入选国家产业金融合作试点——它们凭什么成为“全国标杆”? 编辑:明爽 校审:周圆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