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杨树弘:楠木丘,未来可期……

2024-8-6 09:18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楠木丘,未来可期……

文/杨树弘


经历了祖祖辈辈“难熬”的苦日子之后,如今楠木丘成了远近闻名的“传奇”。这个27户107人的村民小组,不经意间“长”出一批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的博士、教授、硕导、高材生……有的还留学国外。他们,成了远近闻名的有用之才。“上辈子修来的福分”“祖坟上长了弯弯柏树”……楠木丘这些的崽儿、妹崽各显其能,不少人成为所在行业、所在地区、所在单位的佼佼者。

楠木丘,是铭刻我童年记忆的地方。儿时的楠木丘,听到最多的是“鬼都不生蛋”“有女莫嫁楠木丘,肚子吃不饱,穷得鬼都怕”。就是这么个小地方,偏偏出了二三十个“有出息的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为社会做着力所能及的贡献。

“穷怕了,别无选择”,这恐怕是楠木丘历经几代人的穷日子形成的认知,是他们必须“打翻身仗”的“底座”和未来“根基”。围绕这点“共识”,一些读了点书、崇尚教育“有头脑”的家长,成天吸取的是“家无读书崽,能人何处来”的“自我营养”的思想“鸡汤”。反复地念叨,对于成绩好的孩子,自然产生激进、兴奋的教益,对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孩子,便滋长了他们努力再努力的精神和力量。

高考上了重点大学的一个娃儿,回想当年争分夺秒学习的情景:“吃完晚饭,点盏煤油灯,常常学到夜深人静,临考前,甚至会学到天亮。一盆冷水洗脸,鼻孔一挖,全是黑的,一股浓浓的煤油味儿……”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后,楠木丘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成了整个坝上的荣耀和榜样。虽然考上的只是“师专”,但一纸录取通知书,被村里人传来传去、爱不释手,并一次又一次教育自己的孩子:“这下,人家有了‘铁饭碗’了,再不用守着几分瘦土哭天叫穷了。”

身边有榜样,力量从中来,接下来的几年里,每每都有楠木丘孩子“中榜”“穿皮鞋”的喜讯。一批又一批人“穿草鞋”“吆牛尾巴”的命运,就此改变。多年后,我因公去福建调研,听到莆田人“家贫子读书”的地区性教训,深有感触,瞬间就想到楠木丘人教育孩子的“章法”,异曲同工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楠木丘的人“命苦”,但一旦认清了方向,就舍得用力、奋起直追、从不“躺平”。命运的纤绳,被他们自己紧握,上滩、下湾、过漩涡,从来不敢懈怠、从来不敢妥协。“干,就干他个‘人仰马翻’”——这是楠木丘的男人们,经常挂在嘴巴边的“口头禅”。

我今年春节回楠木丘过年,听侄儿说,有几个楠木丘的大学生,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论证和大数据分析,流转、承包了乡亲们的土地,确定了面向市场需求种药材、培育优质油菜种子、搞大棚蔬菜等科学种植项目。一年下来,牵头承包的团队、崽儿们有赚头,老乡们可分红,村民还可以务工挣一些现钱,尽都划算。

我们的楠木丘,经过一代代人的奋斗,未来可期……

(作者系重庆市政协常委、重庆市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