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许大立:深耕历史 军长永生 ——读《王良军长化星记》

2024-8-16 10:05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深耕历史 军长永生 ——读《王良军长化星记》

文/许大立


曾经在一个温暖的春日去过綦江,观看电影《东溪突击》的外景拍摄;又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去过綦江,参加《东溪突击》的首映式。我是那部红色影片的文学顾问,我和綦江确实有缘。这几天又读到了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钟兆云的这本书稿,写的是出生于綦江永城的红军军长王良,真是有幸。

我不认识钟兆云,也不了解他的创作经历。但是这本王良传记让我看得荡气回肠,看到了作者的功力与才气。我认为《王良军长化星记》在写我市革命英雄人物的传记里,应该算是写得最好、最引人入胜的之一。

为啥这样说?首先,作者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土地革命史、工农红军史以及川渝地方史等方面有着深刻的了解与研究,但凡涉及,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作者治学严谨,调查研究踏实深入,对王良家、家传、家学、家风以及生活、学习、性格诸事了解深透,细节丰富,写起来很活,读起来很顺。书的主人翁是王良,写的是一部家族史、社会史、革命史,大开大合,大起大落,人物众多,各显神韵。作者思路开阔,文笔畅达,王良怎样由一个懵懂少年走上革命道路,又怎样由天生豪爽、嫉恶如仇的青年学生变成了共产党人,每一步都有内在与外在因素起作用,自然贴切,毫不突兀。该书还通过王良的成长将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与斗争实际有机地联系起来。比如川渝早期的共产主义运动,王良黄埔军校求学并从军,秋收起义、三湾改编、井冈山斗争等,都有涉及,都有较为详实的描写。

作者饱读诗书,文笔灵动,文采斐然。因为对历史研究得透彻,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收放自如。写到尽兴处,引经据典,毫不拘束,比如毛泽东的诗词经常自然贴切地出现在关键之点。王良早年求学时期的文章也经常因情节发展需要被摘引。书稿中许多章节可谓华彩乐章,叫人过目难忘:比如第60页,因天大旱为佃户减租与父亲争拗,让人即刻感觉到王良骨子里的善良与正义感;185页,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奉命从武汉乘船去九江与主力汇合,以支援八一南昌起义部队,九江受阻以及逃离九江寻找起义队伍一节,可谓惊心动魄,九死一生;而214页,部队遇敌袭丢掉宝贵的食盐,王良因此被撤职,以及土法制盐一节,人情味十足却又军令如山不可违;在256页,黄洋界一仗王良所在红军部队大获全胜,引出毛泽东诗《西江月·井冈山》,非常贴切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344页写王良部队从粪坑里活捉敌师长张辉一节,也是诙谐可读,引人入胜。此刻作者引用毛泽东诗《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名句:“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恰到好处,增色不少。这样的章节很多,不一一例举。王良的革命经历几乎涵盖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斗争的全部,许多优秀人物都和他有交集。

读毕全书,也很为王良惋惜。史料记载,1932年夏天,王良率红四军开赴赣南,执行南雄歼敌任务。613日,先头部队第十师因遭土匪拦击而行程受阻,王良亲往探查。在观察地形的过程中,不慎暴露,被敌军集中扫射。王良头部中弹,不幸牺牲,年仅27岁。这位能征善战的红军常胜将军,没能见到革命胜利的曙光,就长眠在他热爱的闽西热土上。须知,19323月,王良才由红十师师长升任红四军军长,仅仅三个月后便匆匆离去,鲜血流尽却壮志未酬,真痛恨老天不公,苍天无眼!

也提点建议,略举一二仅供商榷。王良少年时代在綦江老家呆的时间并不长,他在重庆南岸弹子石华英中学的求学经历可作更多的挖掘和描写。此外,开篇对于王氏家族及亲族说文解字稍多,似可简略。

(作者系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