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与看到 文/王彦 那天,在朋友圈的一张合影里,瞥见了师姐,猛然一惊,好久不见,师姐,是你吗! 是她吧?凝目细看半晌,确认是,但不敢认。绵长的学究生涯,已将她焕然成另一番模样:曾经的媚眼如丝弥散着法国风情的神采,被如今的知性端正温柔慈祥的微笑所替代。在一众学生的拥戴中,她是岁月静好的,是风调雨顺的。 回想当年,我读研,长我一轮的师姐已升博,长长蓬松的卷发挡不住乌黑透亮的眼神,古典柔情的东方韵味中交织着浓烈奔放的西方浪漫,美不自知。她刚学会开车,每周主动开着漂亮的碧绿色小车来接我同去学校。高速路上,她一边认真开车,一边专心聊天,洒脱大方又一本正经的样子,让我这小迷妹崇拜无比。 时间果然是小偷啊,一天一天地顺走了些什么,极难察觉。后来,师姐读博后留校任教,我也慢慢消失在她的生活中。单从照片上看,曾经如红莲花一般张扬的她,完完全全收敛成了雍容尔雅的白玉兰,含蓄的短发,得体的套裙,优雅的坐姿,浑身散发出著作等身、桃李芬芳的自得。她已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了。我从这个“不认识”的人身上“看到”时间的力量。 在英语里,看见(look)和看到(see)的词义是有准确区分的,看见并不一定能看到,就像毫无参照地生活着的我们,睁眼瞎般地以为万物皆为化相,自以为心不动,万物不动,心不变,万物也不会变。然而,看着照片,看着照片中的师姐,犹如电影一样,缓缓在我眼前展现,又渐渐在我身后消隐。我看到,我明白,人与人的相遇,只是一期一会。下一次再见,很难说那皮囊里装着的还是同样的灵魂,何况经年未见,谁都受不起时间的推敲,更不必抱有不切实际的念想。人生很长,变数不断,虽然时间带走了很多,但它也帮我们解决了很多,到如今只能与时间为敌也为友。 事实上,时间也给够了我们长度,让我们在时光之河中去认识他人,碰撞边界,以便了解自身形状,厘清自己认知的匮乏、情感的本能、情绪的铺展……转换了看待时间的角度,人生也就豁然开朗——曾经倍感拖累的东西似乎不再有那么沉重,而原本认为无所谓的东西,因为被认真看到,却变得异常宝贵起来。叹息流光容易把人抛,是件有害无益的事情。何必伤感呢,在有止境的现在,能看到无止境的未来,是件多么荣幸的事情啊。 离我们相识,将近二十年过去了。生涩汹涌的青春终究湮没,在如今这半糖半冰的年纪,她像一树玉兰缓缓盛开,想必已经长成了她自己心中最美的那棵。 (作者供职于重庆市文联理论研究室)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