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驾驶舱运行情况。人民网记者 冯文彦摄 人民网重庆9月6日 (记者冯文彦)如何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日,“青春红岩”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重庆沙坪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了解重庆首个数字防汛决策指挥系统。 “这个系统是通过改革打破‘数字壁垒’的成果。”沙坪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通过整合气象、应急、水利等12个部门的海量数据,进一步提高防汛决策指挥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据统计,该系统自去年6月试运行以来,在嘉陵江沙坪坝段的每一次涨水过程以及洪峰过境等防汛实战中成效显著,极大地减少了洪峰过境造成的损失。 沙坪坝区依托“城市大脑”提升治理成效。人民网记者 冯文彦摄 走进沙坪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记者看到大屏幕上正显示着嘉陵江流域达州、合川等地多个雨量站为黄色和绿色标记,这意味着这些站点有小到中雨的雨量;点击水位图,可以看到嘉陵江流域各个水文点的实时水位情况…… 对于群众最关心的“水会涨到哪里”“哪些区域要转移”的问题,该系统也能给出直观答案:通过“嘉陵江洪峰过境淹没范围分析模型”,可在参数设置中输入预测水位,立即能通过3D动画模拟直观展示洪峰过境时的淹没区域,从而可快速精准划定需要转移的范围。 在此基础上,通过接入“自然灾害风险普查数据”,该系统的疏散、救援功能又得到进一步细化:沙坪坝区应急指挥体系、不同水位应急预案、涉及的建构筑物负责人、住户、商户、车库、应急避难场所、撤离路线等信息都可以一图通览,并能够通过系统一键呼叫应到的相关应急责任人,在防汛救援时可实现“一点一策”,为“抢”出转移时间提供保障。 据了解,沙坪坝区依托区治理中心这个“城市大脑”,探索以数字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聚焦“四个贯通”,强化“四大功能”,着力提升实战实效能力。 在平台贯通方面,沙坪坝区在全市率先启用新版驾驶舱,并与市级治理中心、22个镇街基层智治平台全面无缝衔接;围绕七大板块收集“城市生命体征”指标872项,居全市前列,其中包括嘉陵江防汛、歌乐山地灾、红岩景区安全等157项特色指标,初步构建起城市生命体征“一张图”。 在数据贯通方面,围绕七大板块56条跑道,共梳理子跑道212条,已收集城市生命体征指标872项,居重庆市前列。其中,结合沙坪坝实际,梳理出特色子跑道15条,收集特色指标157项,已接入物联感知设备40.9万余个、视频监控3.3万余路,初步构建起城市生命体征“一张图”。围绕城市生命体征,对一些关键指标设置了警戒阈值。如嘉陵江水位、磁器口景区实时人数,当系统感知相关数据达到阈值时会自动触发预警,区治理中心就会第一时间联动镇街和相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得到及时处置。 应用贯通方面,在接稳兜住市级10个重点应用的基础上,结合沙坪坝实际,开发了15个特色“一件事”应用,主要聚焦城市安全运行方面,如城市治理风险清单、数字防汛、数字工贸、燃气安全、电力安全、铁路安全等应用,以及盘活闲置资产(如公物仓)、营商环境(如智慧监督)等。15个特色“一件事”应用中,5个已经实现了“市—区—镇街”三级贯通。目前,区、镇街两级中心每天处置事件500件以上,2024年以来已累计处置9万多件,办结率、满意率均在98%以上。 在体制机制贯通方面,目前沙坪坝区已挂牌成立区治理中心,在区治理中心整合了“两办”,以及公安、应急、城管、交通、住建、消防8个关键部门常态化进驻办公。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区政府总值班室与区治理中心并网运行,构建起“7×24”领导带班、部门联动、合成作战的指挥调度体系,建立起了事件处置“日通报、周分析、月盘点”3项机制。 原标题:青春红岩|重庆沙坪坝:数字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 编辑:蔡静 校审:李琅 总值班:严一格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