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华福社区居民“巧手梦工坊”内工作。 劳务经纪人工作站、创业服务中心、零工市场……走进重庆市九龙坡区民安华福社区,门口一幢挂有“就业基地”招牌的小楼格外引人注目。 9月6日,“青春红岩”网上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九龙坡区,看民生华福社区如何通过创新劳务服务场景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 民生华福社区重庆市最大的公租房社区之一,占地面积31.42万平方米,54栋住宅居住着1.9万户约5.1万名居民。 据介绍,该社区人员结构存在“四多”特点:外来人口多(区外人员占83%)、低学历人群多(小学和初中文化占60%)、返乡农民工多(农村户口占40%)、就业困难人员多(4050灵活就业人员、残疾人、低保户、重点人员多)。 针对这些情况,当地精准对接辖区“居民求职、企业用工、社区治理”三方需求,探索出“1+3+4”的“家门口”就业创业新模式,即依托一个“高质量充分就业基地”,创建“劳务经纪人工作站、创业服务中心、零工市场”三大服务平台,推出“技能培训、巧手梦工坊、创业苗圃、创业市场”四个特色项目。 在位于民安华福社区附近的民德路,每天下午4点后,这条路上就会绵延起数百米的“创业苗圃”——几百个摊位陆续出摊,点燃了社区的“烟火气”,人们在家门口实现了安居乐业。 过去,社区里有不少无序摆摊设点的乱象,严重影响了人居环境。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调研,结合居民实际需求,将闲置的1000平方米区域打造成自主创业一条街,设置日杂百货、蔬菜水果、副食品3个经营区和411个摊位的“创业苗圃”,以“零租金”方式提供给辖区居民使用,入住创业者1736个,带动2604人就业。 一个创新举措,不仅解了治理之急,也暖了民生之需。如今,民安华福社区里摊位经营规范了,道路交通顺畅了,环境卫生优化了,居民们就业创业也有了新去处。 就业基地里,人气最旺的当属“巧手梦工坊”车间。十几位女工或是在加工电器线束,或是在手工制作珠串。“白天固定在这上班,晚上还可以拿回家做,每月收入3000多元,很满足了。”周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家门口就业让她实现了工作、家庭两不误。 “巧手梦工坊共引进了4家企业,累计帮助 969人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其中农民工726人、特殊困难人员2人。”民安华福社区书记李泽军说,围绕用工场景,打造服务闭环,正是社区践行红岩精神的务实之举。 原标题:青春红岩|九龙坡民安华福社区:“微创新”提振“大民生” 编辑:杨雪 校审:宋宇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