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刘秋娟:探秘中华学艺社的百年风云 ——读《中华学艺社史》

2024-9-11 11:44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探秘中华学艺社的百年风云——读《中华学艺社史》

文/刘秋娟



《中华学艺社史》是一部全面回顾民国时期的重要学术社团“中华学艺社”发展历程的学术著作,由李英杰与文恒两位学者撰写。该书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深入探讨了中华学艺社的起源、发展、影响及衰落,勾勒出这一学术社团在中国近现代学术史中的独特地位与贡献。作为一本兼具学术性与资料性的著作,该书不仅填补了对中华学艺社研究的空白,也为更广泛的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

该书以时间为序,分为五个主要章节,从中华学艺社的诞生背景到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系统呈现了社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与发展。中华学艺社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民间学术团体之一,与中国科学社齐名,其成员涵盖了文、史、哲、理、工、农、医等众多学科领域,出版与学术研究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使得其在中国学术界占据重要地位。

《中华学艺社史》这本著作的一大特色在于其丰富的史料基础。论者运用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力求通过多角度、立体化的叙述,真实再现中华学艺社的历史全貌。书中关于中华学艺社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影印古籍的详细描述,不仅展现了中华学艺社在学术出版领域的贡献,也为读者提供了理解这一时期中国学术出版发展的独特视角。

作为一部系统考察中华学艺社历史的著作,《中华学艺社史》在学术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华学艺社作为民国时期重要的学术团体,不仅推动了中国近现代学术的转型,还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了中西学术思想的碰撞与融合。通过对中华学艺社各个历史阶段的详细考察,论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丰富的中国学术史图景。

然而,该书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书中的某些内容略显简略,尤其是在对中华学艺社内部组织机构、社员思想主张及其在不同学科领域的贡献等方面的讨论上,仍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这可能是篇幅限制所致,但如果能更加深入地挖掘这些方面的内容,将使该书的学术价值更上一层楼。

《中华学艺社史》通过对中华学艺社这一特殊历史社团的深入研究,填补了现有学术领域的空白,为研究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及民国学术史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该书还具备积极的现实意义,通过回顾中华学艺社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揭示了学术社团在推动国家科研、教育、出版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现代学术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作者供职于西南大学附属中学)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