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有华丽盛大的婚礼; 他们,怀揣赤诚真心走进婚姻殿堂; 他们,婚后相亲相爱、携手并进…… 在9月22日“家国同庆,见证幸福,2024年全国万人集体婚礼”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重庆五对不同年代结婚的他们,了解他们的幸福婚姻秘诀。 愿天下有情人都能像他们一样,执手白头,爱情持久而弥香。 携手走过61年婚姻,是什么模样?88岁莫元生爷爷和81岁李先珍婆婆的答案是:爷爷成了婆婆的眼睛,婆婆成了爷爷的耳朵。 互爱互敬互补,是他们一直以来的爱情底色,伴随他们走入如今的“福禄寿婚”。 01 一件新衣便是“嫁衣”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浪漫还是一件挺奢侈的事,但莫元生和李先珍的初识却颇具浪漫色彩。 那时候,莫元生是渝中区的一名户籍民警,因为外貌俊朗,为人踏实勤恳,为他介绍对象的人不在少数,但莫元生却始终想要找到自己心仪的对象再结婚。 1962年的一天,莫元生遇到了前来办事的李先珍,二人一见如故,相互倾心,很快便确认了恋人关系。 许多年后,莫元生还给自己的孙女莫莫说起过初见李先珍的感觉:“你婆婆这个相貌相当漂亮,那个时候我看到她的两个酒窝,就一见钟情。” 1963年,莫元生与李先珍走进了婚姻殿堂。那时候结婚没有任何仪式,李先珍的母亲为女儿扯来一丈二尺布,打了一身新的蓝布衣服,再送给女儿一床铺盖,这便是“嫁衣”与贺礼。 02 互为彼此眼睛、耳朵 结婚以后,莫元生和李先珍住在家属区的老房子里。二人当中,厨艺更好的是莫元生,他总会变着花样给李先珍做可口的饭菜。贤惠的李先珍则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后来有了儿女,二人又一起把儿女教育得懂事能干、知书达礼。 步入中老年后,李先珍的视力变得不太好。心灵手巧的莫元生,对家里的设施进行了许多改造,比如在李先珍的床头接了灯绳,这样她半夜起床就可以伸手开灯;厕所的门上加装了很长的把手,便于李先珍更安全地进出厕所。 此外,莫元生从很多年前就帮李先珍剪手、脚趾甲,只怕她自己会剪出血来。李先珍经常感慨地说:“老莫成了我的第二双眼睛。” 近些年,莫元生的听力下降得厉害,李先珍便成了莫元生的“专职翻译官”——抢着接电话,然后翻译给莫元生听;谁说话莫元生没听清楚,李先珍也立即翻译。让家中晚辈都觉得有趣的是,无论李先珍翻译时说话再小声,但莫元生只要看她的口型和表情就能懂她的意思。 03 爱情离不开赞美与肯定 结婚61年,依然恩爱有加。要问莫元生与李先珍的爱情秘诀,两人会摇摇头,说:“好像没啥特别的。” 但是重庆晚报记者观察发现,在他们的聊天当中,充满了对彼此的肯定与赞扬。 这不,采访当天李先珍穿着一身红衣服,莫元生不住地表扬:“你今天真的太漂亮了!” 到了午饭时间,李先珍当着全家人的面也大声对莫元生说:“你今天烧这个红烧肉,特别有水平。”闻言,莫元生脸上瞬间神采飞扬。 二人吵过架吗?家中晚辈们告诉重庆晚报记者,那自然是吵过。据孙女莫莫回忆,有一次爷爷要去一个地方,但婆婆不乐意,因为意见不统一,婆婆和爷爷吵架了,还吵得很凶。但谁也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一早婆婆却陪着爷爷出门了。婆婆说,爷爷的耳朵不好,他一个人去的话别人说话他听不见,自己会担心。 莫莫总结,婆婆爷爷彼此照顾着、吵闹着、牵挂着,大半辈子就这样携手走过来了。 “我们两个的愿望啊,就是一起加油,一起迈过100岁!”采访最后,莫元生爽朗地笑道。 重庆晚报-厢遇首席记者 王薇 实习生 雍晓雨 受访者供图 编辑:蒋丽霞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