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熊昕:守望陶坪

2024-9-20 09:20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守望陶坪

文/熊昕


因为大自然的馈赠,陶坪10平方公里的深山老林中,悄然隐藏着30多个洞砦,以及“拇指山”“天壶”“地缝”“海螺沟”等自然奇观。千百年来,陶坪由于交通落后,无人问津。近年来,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成为了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陶坪能够出圈,跟村民梁光才分不开,人们称他是陶坪自然景观的第一发现人。

将时光的指针拨回从前。陶坪人望着贫瘠的山坡,干瘪的荷包,想着年复一年刀耕火种家徒四壁的现实窘态,青壮年背上行囊,义无反顾离开故土,加入万千打工大军行业。陶坪村常住人口从1500人锐减到不足200人,整个村子留下的只有一些不愿或走不出大山的老人和孩子。

土生土长在陶坪的梁光才,从小和伙伴一起割草砍柴,放羊养牛,打草叉,掏鸟蛋……童年的美好记忆深深烙在他心里。一次,在福建打工多年的梁光才回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乡,却被眼前的现实惊呆了,一栋栋老房,一座座吊脚楼,在风雨的冲刷中摇摇欲坠,曾经热闹的村庄,田园荒芜,杂草丛生。梁光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当时,他最朴素的想法是:摸清家底,引进项目,改变家乡。

但现实和梦想总是有那么大的差距。梁光才穿着迷彩服,套上筒靴,背起干粮,拎着相机,在村里趟溪流,钻山洞,爬岩壁,登山峰,一门心思想为乡亲们做点事情。可村里有老人却说梁光才不务正业,也有人说梁光才回村是寻宝,更甚至有人说:防火,防盗,防梁光才。

面对这些流言蜚语,梁光才只能默默地忍受。他不敢把自己的真实意图讲出来,他担心,要是自己的想法落空,村民们会戳他的脊梁骨。

村民们不理解,不信任,并没有让梁光才停下脚步。他仍一鼓作气在深山老林穿行、探索,饿了嚼干粮、困了睡车厢,他用双脚丈量着陶坪山的高度,林的深度,路的长度。一遍又一遍寻找陶坪的洞砦、美景,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将自己发现的每一个景点带进大众视野。

梁光才的行为,感动了众多徒步爱好者,村委会因势利导成立了“陶坪人家”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穿梭于田间地头,山峰峡谷,修路现场,游客身边,成为一道亮丽的流动风景。

一个人带动了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了一村人。在梁光才的行为感染下,寂寂无闻的小山村,迅速吸引徒步、探险、摄影爱好者和广大游客前往探秘打卡。天壸、海螺沟、指拇峰、迷宫洞、水帘砦、抱虾砦等景点惊艳亮相,刷屏了抖音、小红书、微信朋友圈。

初春的陶坪群山叠翠,繁花绽放,我坐上梁光才的吉普车再次来到陶坪。一路风景如画,远视山若拇指,岭如雄狮,白云悠悠,云蒸霞蔚;近观奇花异石,崖砦遍布,流水潺潺,鸟鸣声声。

位于陶坪的大指拇山,是金佛山东南麓的一条支岭,其形如大指拇,直指天空,既有“孤峰高耸如柱立、绝壁千仞插云端”的雄伟气势,又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奇妙意境。

沿着山路前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尊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活灵活现酷似茶壶的天然神石,赫然屹立。走近巨型天壶,粗心大意、浅尝辄止只能看到一尊飞来石,仔细一看,才能发现它的神奇。围着天壶,转了几圈,上下打量,左右环顾。天壶经过岁月洗礼,历史沉淀,四周无依无靠,顶端几乎无土无水,却有树木生机勃勃,吸天地灵气,汲日月精华,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天壶下还暗藏一眼山泉,深幽蜿蜒,涓流淙淙,清澈见底。从茶树村的古茶、到天壶和流动的清泉,给人内心原始、朴实与安宁。远看天壶是一处小景,其实小景并不小,是为“茶树鼻祖”而来。古树茶,天壶沏,世间杯难装,唯有人相接,接的是古树茶的芬芳万里,是千家万户的人间烟火气。

海螺沟是陶坪的又一胜境,一处极具喀斯特地貌特征的天坑地缝。长800余米,内壁中空上窄,凹凸起伏,留在谷壁上的化石,晶莹剔透,增添了峡谷的神秘。青龙石经亿万雨水的冲刷,纹理清晰,螺旋而上,酷似海螺。当你慢慢进入,抬头仰望天空,阳光从高处倾泻下来,像一道金色瀑布在眼前跌宕跳跃,让置身于此的人们顿感如梦似幻。

陶坪的洞砦,世间罕见,天下独有。已探明的如三姓砦、水帘砦、抱虾砦等大大小小洞砦30余处。有的洞砦中波光粼粼、沧海桑田,有的洞砦底部阴河暗涌、轰轰作响……这些洞砦以奇异、险要、隐蔽、成群为特点,大多位于悬崖绝壁之上,与喀斯特洞穴融为一体。除了建有洞砦围墙、石门窗及碓窝、土灶、地下储藏室等生活设施外,还包括了天坑、地缝、竖井、飞泉等喀斯特经典景观,实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的有机融合,成为金佛山传统古村落的代表。

在陶坪游览,只需往前几米,几十米,不自觉就会停下脚步。吸引人的,可能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可能是一棵长在石头上的树,还可能是一朵崖壁上的花。这里处处是景。

过去为了改善生活,这里的老百姓只能外出打工,而今交通条件改善了,他们纷纷返乡,因为村里探索出了一条产业路。村民赵东胜举家返乡,开起了农家乐,今年又推出了特色辣椒酱,深得游客们的喜欢。大茶岗农家乐的老板赵冬盛,过去在重庆打工,夫妻二人见陶坪火了,举家回迁,办起了农家乐和露营地,年收入30多万元。

宁静、平和、美好,陶坪有人间平凡的日子与温暖的烟火,他们既是陶坪的守望者、见证者,又是陶坪的建设者。绿水青山是陶坪人的依靠,因此,陶坪的老百姓格外爱惜山里的一草一木,他们与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