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各中小学全面开学,而在家校沟通联络中“钉钉”成为了师生使用较为广泛的软件,也是很多中学校课后作业交流的工具。最近几天,高新区公安分局曾家派出所连续接到4起学生家长因为“钉钉”群遭遇电信诈骗的报警案例,其诈骗手法基本相似。 2024年9月7日,王女士正在家中休息,发现手机上的常用软件“钉钉”被拉入一个“初一学习指导群”,之后便接到一个视频会议,对方自称是小孩的班主任陈老师,“陈老师”告诉王女士学校要办理校园一卡通,需要开启屏幕共享,指导王女士如何办卡。因为王女士小孩的班主任确实姓陈,王女士毫无怀疑,最后在“班主任”的一步步指引导下,王女士购买了3张永辉电子卡。之后,王女士发现自己买的3张卡全部都被消费,这才意识到被骗报警。王女士被骗合计1600余元。 购买卡卷已经被注册 就在同一天,方女士也来所报警,称自己的手机APP“钉钉”被拉入一个学习群,后面就接到一个视频会议,接通后对方自称是体育张老师,而方女士孙子学校的体育老师确实姓张。于是方女士也相信了对方。这位“张老师”告知方女士,小孩学校需要充值饭卡,在“张老师”指导下,方女士开启了屏幕共享,下载了“华润万家”APP。张老师告知方女士一个新的手机号码和密码,让方女士用这个手机号码和密码登录APP,然后先后充值9次面额1000元的礼品卡。直到退出对方提供的账号后,方女士发觉自己被骗,于是来到曾家派出所报警。方女士合计被骗9000元。 真班主任在群里警示大家不要被骗 2024年9月9日,曾家派出所再次接到两名学生家长报警,金女士和朱女士,同样是钉钉被拉入会议群随后对方自称孩子学校班主任,需要给孩子购买一卡通,按照班主任提示,金女士在APP上购买了4张面额300元的京东E卡,合计1200元。虽然登录的是金女士自己的账户,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对方一直开启了屏幕共享,这让金女士觉得可疑,立即退出屏幕共享,但是发现已经被骗。金女士被骗合计1200元。而后续报警的朱女士则以同样的方法被骗900元。 被骗购买充值卡 王女士、方女士、朱女士和金女士的遭遇几乎一模一样,都是“钉钉”被拉进会议群,然后骗子以小孩班主任、学科老师的名义开展诈骗。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都开启了屏幕共享,他们充值电子卡输入卡号和密码的过程全部都被骗子窃取,从而被骗,遭受财产损失。 目前,案件均已及时受理,正在进一步侦办过程中。 高新警方提醒:新学期伊始,“钉钉”作为常用的家校交流软件被广大家长熟知,家长们一定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轻易相信自称是班主任、某某老师的邀请,特别是涉及到钱财的转入转出一定要谨慎核对对方身份。有疑问可随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求助警方! 编辑:蒋丽霞 审核:陈丹 主编:罗再芳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