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安之暖 文/刘文佳 一个平凡的工作日早晨,我像往常一样到达办公室工作,坐下后,我们美女主任突然给了我一个信封,说是一位老人的征文投稿手写版。我有些惊讶,最近我们区在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征文活动,而我在负责这块工作,收到了不少投稿,都是电子版的,因为征稿启事里明确说明来稿投征稿邮箱。所以这种手写体的纸质版我们是第一次收到。 只见征文稿件用牛皮纸信封装着,书写纸张用的学生作文本。我打开一看,却见除了征文作品,还多了一页专门写给编辑的话。写着他的自我简介:年龄、姓名、哪年参军、退伍,家住哪里,联系电话等,并说明自己因为手有疾,写字不好请见谅。而看到末尾那句:“顺祝秋安!”瞬间就把我整破防了。这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却如同一股暖流,缓缓流入我的心田。 我轻轻地摩挲着信纸,感受着纸张的质感和老人的心意。在这个秋天,这份特殊的投稿,如同一片金黄的落叶,飘落在我的心间,带给我宁静与温暖。 如今,在这个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邮件如雪片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穿梭,而当我在秋日清晨的办公桌上,读到这封手写体的纸质投稿时,时光仿佛瞬间慢了下来。 这是一位85岁高龄的老人的笔触。苍劲有力的字迹跃然纸上,每一个笔画都似乎带着岁月的沉淀,诉说着过往的故事。那字迹虽有些微微颤抖,却一笔一划极为认真,仿佛老人在书写时,正怀着无比虔诚的心。信封的边缘微微泛黄,似乎被老人反复摩挲过,也许在投稿之前,老人曾无数次端详着这个信封,期待着它能找到知音。 看着这封用心书写的稿件,我的思绪飘远。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习惯了便捷的电子通讯,却渐渐遗忘了手写的温度。而这位老人,用他的认真和真诚,为我带来了一份久违的感动。他的投稿,不仅仅是一篇文字,更是一份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学的执着。或许在他的岁月长河中,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但他依然怀揣着梦想,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生活的点滴。那一行行文字,如同岁月的勋章,闪耀着光芒。我仔细阅读着老人的稿件,字里行间满是对家乡万盛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思考。我仿佛能看到老人坐在窗前,微微眯着眼睛,一笔一划写字时的专注神情。他或许会轻轻放下笔,看着窗外的秋色,想着家乡几十年的发展感慨万千。 我想,我会用心对待老人的投稿,让我们拥有这双向奔赴的秋安之暖!不仅帮他把手写稿件打成电子版,还会在报纸副刊版面为他的文字留一席之地,让他的文字早日见报,然后给他打一个电话,告诉他作品见报的好消息,再轻轻地问候一句:愿您秋安! (作者供职于万盛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