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魔幻山城的中心——解放碑,哪个景点是现代与古典的高度融合呢?那就要提到大隐隐于市的罗汉寺。它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立于高楼大厦之中,视觉冲击力之强烈,古今混搭之鲜明,让无数年轻人慕名前去打卡拍照。 古佛崖 问君何岁? 日前,重庆晚报记者跟随游客们的脚步,再次来到罗汉寺。 寺外有一个多年前流行的打卡点——山门外的窨井盖,这是2006年电影《疯狂的石头》在此取景后爆火的景点。但如今寺内最火爆的打卡点,当首推古佛崖。 俯看罗汉寺中的古佛崖 说起古佛崖,简直是古巴渝地区的遗珠一颗,之前较场口附近有东华藏经阁,留有500多年前的明代中叶古建筑(玉皇殿),就让人们惊喜了,谁能想到解放碑还有近千年历史的宋代石刻造像(一说超千年的唐代石刻造像)。 据罗汉寺公开的官方简介:罗汉寺建于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初名治平寺,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寺名更替。至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易名“古佛岩(通‘崖’)”;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号名“西湖禅院”;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更名“龙神祠”;清光绪十一年(1885),复名罗汉寺。抗日战争时期,罗汉寺被日本飞机炸毁,古佛崖和山门幸存,1945年修复。寺名延用至今。 哪些名士曾到此一游? 不管古佛崖是宋代遗留的明珠还是唐代遗留的明珠,不重要,重要的是经历了时间、风雨和战火,我们有幸和前人一起,欣赏古佛崖。 古佛崖 哪些名士到过此地呢?据学者考证,当时北宋苏东坡来过,还曾在罗汉寺题字——“宝素亭”。 元末明初,在重庆建都的明玉珍曾在罗汉寺设置接待外宾的“国宾馆”。 明代杨慎也曾到此一游,并在寺内禅藻亭兴赋诗一首: 驮经自石头,卓锡倚山幽。 僧宝传衣见,儒珍接席留。 猕窗窥海月,猊枕验江流。 坐觉诸天近,昙花落未休。 清代到此的名人更多了,王尔鉴、龙为霖等人都来过。 如今,古佛崖附近还有“喜庆大来”题刻,也不知是哪位名人留下的手笔。 寺内最火的打卡点在二楼 寺内的工作人员——志愿者花花告诉重庆晚报记者,穿过古佛崖,来到大雄宝殿前,如果要打卡摄影,一定要去的地方是往左走上二楼,跟着游客走就可以找到正对着大雄宝殿的那个打卡点,是摄影绝佳点。 站在窗内向外望,这个打卡点是目前最受游客青睐的。 重庆晚报记者上二楼一看,有游客默默排着队拍靓照的地方,想必就找对了。 大雄宝殿仿古重檐歇山式屋顶一角 据悉,罗汉寺大雄宝殿为上世纪40年代建筑,为仿古重檐歇山式屋顶,屋顶有双龙护宝塔,飞檐翘角上有可爱的走兽。从众多游客喜欢站在窗内望大雄宝殿的角度留影,懵懵然如进混沌世界,确实为经典摄影点。遥想若有一轮明月斜挂窗头,心目间不知多飒飒空灵。 寺外最佳打卡点在妙街 重庆晚报记者等罗汉寺闭门后,待华灯初上时,又来到附近的妙街寻打卡点。 果然,游客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妙街中段,确实有一绝佳打卡点。 站在妙街中段,可戴光的“皇冠”。 一位从洪崖洞参观完再步行至罗汉寺旁妙街的游客告诉重庆晚报记者,这个位置拍照特别好:这里古今重合,不仅可以拍到夜幕下静谧的罗汉寺一角,还能拍到今年被外地游客发现的,解放碑一游必打卡的,充满奇幻色彩的“皇冠”,而且这里的皇冠还是亮着的呢。在某个角度,就可以打卡头戴“最亮皇冠”。 重庆晚报记者从渝中区文旅委获悉,妙街是重庆首个庙市共生文化街区,也是渝中区“后街经济”的代表,为渝中区商务委打造。 重庆晚报记者在妙街转了转,街上有咖啡店、面包店和创意餐厅,汉服体验店,以及各种有趣的手工艺品店铺(白天还有小摊,有的小摊会经营到晚上),晚餐后漫步,或许还能淘到一些心仪的小纪念品呢。 交通贴士 1.轨道交通1/6/号线小什字站6号出入口出; 2.轨道交通2号线临江门站,任意出入口出,步行导航,直线距离约500多米。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杨雪 编辑:蒋丽霞 校审:李琅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