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岸轨道交通二三事 文/毛宇剑 重庆是一座有大山大水的城市,近代以来,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索道、缆车、轨道等,构成了立体交通大网络。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建成,穿楼过江、穿山越岭,让重庆的交通生色不少。我生活在南岸、工作在南岸,也亲历了一些南岸轨道交通发展的故事。 2005年6月18日,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较场口至动物园站开通试运营,重庆成为内地第九座、西部地区第一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而位于重庆中心城区之一的南岸,于2011年9月29日轨道交通3号线二塘至四公里站开通试运营,实现了零的突破,成为重庆第四个开通轨道交通的区县。截至目前,南岸运营线路突破40公里,共有3、6、环和10号线二期4条线路,占重庆轨道运营线路总里程的8%。南岸共有南湖、四公里、上新街3个换乘站点,可与20余条公交线路、长江索道进行无缝换乘,对内构成了联络茶园、南坪和弹子石片区的轨道线网,对外打通了到渝中、江北、九龙坡、巴南等区的交通要道。 重庆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坚持“市区结合、共建共享、成本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南岸也自然承担起辖区内轨道交通沿线供地保障、安全稳定、商业开发等职责。值得一提的是,南岸自2022年起,在6号线上新街站、刘家坪站轨道和3号线铜元局站周边建设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通过对破损路面修葺一新、拓宽原路面、美化市容市貌、新增导视系统、新建人行天桥和安装扶梯、无障碍电梯等措施,便于群众出行。以3号线铜元局站为例,项目投用前,受地形条件制约,轨道铜元局站南侧山上小区居民步行至轨道站距离约1600米。步道完工投用后,这些小区到轨道站距离缩短至约1000米,且有无障碍电梯、扶梯辅助出行,帮助节省体力。 我从2020年起,开始采写“轨道线上文物”系列文章,重点介绍了轨道交通6号线上长生桥、英国盐务管理所、觉林寺报恩塔、罗汉寺、明玉珍睿陵、蹇氏家族墓,轨道交通环线大佛寺等历史遗迹及其背后的故事。重庆的轨道交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网成片,串联起重庆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历史遗迹。在重庆,有一种访古叫“扫街”,就是走街串巷,寻访古迹,有了轨道交通,无论寒冬酷暑、爬坡上坎都不是问题。 6号线长生桥站得名于清代至民国时3座“长生桥”,现在保存下来的有两座,是过去渝黔古道必经之路。上新街站是6号线和环线的换乘站,出站即是龙门浩老街。老街有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比利时大使馆、意大利大使馆、英国使馆酒吧、蒲兰田公馆、立德乐洋行、永兴洋行等旧址,游客可以欣赏万国建筑,可以游览非遗集市,可以听原住民讲老街故事……环线弹子石站逛弹子石老街,沉浸式游览古典雅致的王家大院,捧一本书“夜读”大众书局、东巴纸坊体验非遗工艺和现代艺术的融合、赏璀璨灯火、吃地道小吃……轨道线上的悠久历史,传奇故事,总有一款适合你。 (作者系南岸区作协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