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罗安会:我家三代爱“下馆”

2024-10-21 09:32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我家三代爱“下馆”

文/罗安会


我家三代爱“下馆”。哈哈,不过此馆并非饭馆,而是指的图书馆。

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是的,在不同人心里,都会有关于图书馆的定义。而在我看来,图书馆是我与书结缘之地,也是我一家三代共同的心灵家园。先说说我吧。我70年前出生在渝西长江边的朱沱小镇,彼时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读书是件奢侈的事,更别说进图书馆。我只能从课本中获得一点浅显知识。后来我经历了8年知青生活,每日脸朝黄土背朝天,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吹灯上床。为打发时间,我开始找书读。一次,我从一知青处借书,发现书上盖有“江津县图书馆”的章。我好奇地琢磨:图书馆是个什么所在?里面会有很多书吗?

我到处找书看,读完了《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岩》等书,还有一些散文、诗集,书中内容至今仍清晰记得。这当中有不少来自图书馆的书。几年后我终于回城,进入江津一家旅馆当厨师。好巧,单位隔壁就是县图书馆!我来到馆里这里看看那里翻翻,心里说不出的喜悦。从此,我与图书馆结缘了。

40年前,县图书馆位于东门外人民公园内,由佛学院改建而来。一条林荫小道直通馆内,一棵大黄葛树遮天蔽日。图书馆古朴、简陋,灰瓦房顶,屋内陈设简单,墙上挂着图书分类一览表,在白炽灯和窗户透入的光线下显得有些昏暗。馆内清寂,借书者寥寥无几。我好奇图书馆哪来这么多书?后看县志才知:1924年,江津县民众图书馆成立,民国时期藏书3万多册;抗战时期,中央图书馆迁到白沙时,送了一部分书籍到江津充实图书馆。1950年这里并入县文化馆,改为图书室;1956年成立县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1985年藏书达30万册。

原来小小图书馆里不仅有书还有历史,它浸润着时光的包浆,得益于一个地区一群人的接续守护,我不由肃然起敬。

那时借书,凭单位证明可免交押金,没单位的交5元押金可借5本书,一月内须归还,超时归还每天扣5分钱。我马上办了借书证,急不可待地阅读起来。一来二去,我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熟了。他们得悉我爱书,就建议说,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书是读不完的,最好按照自己需要和喜好选择。他们根据我的习惯推荐了《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简·爱》等名著,后来我又喜欢上了鲁迅、朱自清、老舍、艾青等名家作品。我畅游在书的海洋里,独自清欢乐不可支。

再后来我结婚、生女。见我手不释卷,妻子笑我“书迷”,同事开玩笑喊我“书呆子”。可能学厨的师傅看我习厨一副心不在焉状,遂有点“恨铁不成钢”,叫我去当采购:“社会也是一本书,你呀也得去学学。”采购就采购,我工作之余照样当“书呆子”。不久,单位看我真能涂几笔,就让我写文案、办板报,还参与撰写菜谱。哇,我既开心又庆幸——这书,没白读!

从2000年起,我又喜欢上文学,于是放弃一些娱乐活动,关在家里“喝墨水补脑”,发表了200多篇文学作品,出版了散文集,先后加入江津区作协、重庆市作协。无论荣誉的取得还是文学梦的实现,都与读书密切相关,与图书馆密切相关。读书,真的能助人圆梦。

我的读书爱好也影响着女儿。周末、节假日,她跟我一起去图书室看书,日复一日也养成了读书习惯。当年,江津撤县设市这天,大家都到东门遗爱池去看庆典活动,我和女儿跑到图书馆静静地看书直到关门才离馆。女儿高考成绩优异,考上了一本高校。无论在重庆读大学还是在英国读硕士,教室、宿舍、体育场、图书馆都是她的学习、生活重点。如今,女儿在重庆一高校成为传媒学副教授。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女儿又将读书的喜好传给了我外孙女。女儿每次回江津,我家三代人又成了图书馆的常客。我的外孙女生在好时代,不但可以“读万卷书”,还能“行万里路”,成为视野广阔的读书小达人、三好学生。她跟着她妈妈,无论去纽约、伦敦研学,还是去北京旅游,都会一起去国家图书馆。外孙女刚上初中就有好几篇作文发表在省市级报刊上,散文《我爱我的祖国》获全国小学生作文一等奖……

在江津区图书馆落地滨江新城这天,我作为嘉宾参加了开馆仪式。图书馆李馆长介绍:建馆90年来,已发展成一级图书馆,馆藏书籍80余万册、民国文献1万余册、古籍3400余册,而今全馆已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全覆盖。馆里引进10余种数字化阅读资源,还配备自助办证、借还、电子书借阅机等,用全新设备提供全新服务。

那天,作为本土作家,我捐赠了自己的散文集《往事未必如烟》,算是对图书馆多年熏染的感恩回馈。尽管回馈微薄,但能为这块热土的文化建设尽绵薄之力,是我半生热爱的一份真情表达。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