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轨客网-重庆晚报官网 检票口 夜雨 查看内容

夜雨|赵瑜:漫步马鞍山

2024-10-21 09:39 |来源:重庆晚报 |分享到微信

放大 缩小


漫步马鞍山

文/赵瑜


我是黄昏时分来到马鞍山的,是南岸的马鞍山。我特意强调,是因为重庆多个区都有叫“马鞍山”的地方,因为都有着两头高,中间低,形似马鞍的一座小山堡。

在上新街公交车站的背后,从一个普通的街口往上走,突然就像穿越了一般,有点惊讶。晚霞把石板路照得金光闪闪,黄葛树如盖,怀旧气息扑面而来。抬眼一看,老旧斑驳的民房墙上,有木质的窗户和绿茵茵的枝叶藤蔓。顺路而上,见到“马鞍山234号”,四层洋楼,白柱青砖,木板石阶,楼房正中有高大的青砖拱门,是有名的万国医院旧址。1920年,著名传教士、慈善家马嘉礼医生在南岸马鞍山购地建房,1921年,万国医院开张。它是南岸区最早的西医院,也是重庆最早的西医医院之一,抗战时期救助了大量难民。

再走几步,来到“马鞍山57号”,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系著名壳牌石油前身。修建于1923年,为亚细亚洋行大班、二班修建的豪华别墅及办公之用,英国大使馆曾在此办公。屋顶由红色琉璃瓦覆盖,故人称“红楼”。当然还有著名的“马鞍山265号”,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和华福卷烟厂宿舍旧址,前身由旅居南洋的简氏兄弟创办。1938年10月从汉口内迁重庆,取名为南洋兄弟烟草公司重庆分厂,厂址设在南岸弹子石。

夜幕中,这些“洋房子”面目有些模糊,更多的是听同行的文保志愿者讲历史,百年前的马鞍山,有重庆最大的电池厂,有西式建筑和重庆吊脚楼融为一体的洋人别墅,有管理英国和四川盐贸易业务的办事处,可谓重庆最老的“外企”聚集地。白驹过隙,马鞍山这些声名大噪的“洋房子”们,见证了岁月巨变。尽管诸多细节可窥见百年洋行建筑的精致华丽,但风雨的侵蚀令老宅早出现问题。部分年久失修的房屋已被鉴定为危房,褪去了昔日的荣光,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只有“文物保护单位”的标记,还在默默诉说那些年、那些事。

南岸的建设者没有忘记这里。马鞍山的旧屋砖墙,仍有百姓居住,楼栋铭牌上写着的历史,吸引着游客来探寻。自我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源泉。修缮一新的马鞍山,活化利用了不少老建筑,历史文脉与都市时尚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一种以文化促进产业升级的良好生态。长长的梯步两端,以前老重庆人赖以生存的老行当:茶馆、杂货铺、挑挑面,演变成书店、时尚火锅、别致民宿。年轻网友们评价:站在这里的入口,仿佛穿越到电影《千与千寻》里,有一种大片的魔幻感,黄葛树下,一座座街边老店早已飘出咖啡香气。一幢幢老建筑被赋予新生。

来马鞍山漫步吧,感受江南岸的文化灿烂,岁月鎏金,品味“重庆味道”,留住城市记忆。

(作者单位:南岸区文联)


责 编  钟   斌

主 编  陈广庆

策 划  胡万俊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本站声明: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重庆晚报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重报集团22楼

运营热线: 023-63315186

轨客网 ( 渝ICP备13006218号-1 ) --->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996号

网络报警渝公网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