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午餐局中收获友谊?如今爆火的“奶茶社交”应该如何参与?与工作搭档的友谊如何维护……职场社交的重要性,对于每一位职场人来说都不言而喻。本期《重庆晚报》职场周刊,为职场人士送上社交密码,助力大家轻松应对各种场合。 和小伙伴儿们 午餐社交:不要想着均摊就点贵的菜 午餐局,是许多上班族每天在职场几乎“避无可避”的一个社交场合。这顿饭吃好了,也许和同事破冰成功、增进友谊;吃不好,则会产生许多矛盾与尴尬…… 26岁的陈平是一名游戏测试员,在观音桥上班。他曾经和公司6名年轻人一起组成了“午饭团”。但因为大家的口味不合,团队最终解散,关系也变得有些尴尬。 那么,到底该如何吃好这顿饭呢? 王先生(27岁、财务员): 和同事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吃相。比如不要在盘子里薅菜,嘴里嚼着东西时不要讲话,吃饭不要“吧唧嘴”;等等。 张女士(33岁、销售经理): 和同事出去聚餐时,要照顾到大家的口味。其次在点菜的时候尽量点一些价格适中的,千万不要想着反正大家均摊钱就点一些贵的菜,这样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此外,还要管住嘴,最好不要大谈公司八卦和机密。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谭刚强: 对于很多白领来说,搭伙吃饭,吃的不仅仅是饭,更是在融入职场的“午餐社交圈”。但尽管很多人意识到了和同事一起吃饭的重要性,却忽略了吃好这顿饭的关键点。 建议人数较多的搭伙小队,一定要选择一个小队长,负责征求大家的意见点菜、选餐馆等。最重要的是,小队长还要通过交流或观察的方式,发现小队是否存在矛盾或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就采取针对性探讨加及时处理的方法来解决。只有这样,这个“午餐社交圈”才能长久而稳固。 奶茶社交:根据自身情况掌握好“度” 刚入职时,新同事说“请大家喝奶茶”成为开场白;请人帮忙时,完事请一杯奶茶表示感谢;午后,部门经理提议请大家喝奶茶消除困倦;周五了,来一杯奶茶犒劳自己……“奶茶社交”近来成为职场人潮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句“喝奶茶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但“奶茶社交”也有一些细节应注意。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重庆此刻心间心理创始人钱丰: 参与“奶茶局”的前提,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去掌握那个“度”。若是仅仅是为了结交朋友,那么大家需要认真思考是否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这种活动。在工作中,大家更需要专注于自己的职责和目标,而不是过分依赖社交活动来获取支持和认可。真正好的关系,不会因为一杯奶茶而发生大的变化。 “蓝蘑菇”(30万粉丝博主): 我是朋友眼中的“社牛”,奶茶这类“快乐水”对我来说,就是一种“社交神器”。 鹿子(钢琴教师): 我也会用“奶茶社交”的方式,去缓解工作中的矛盾和尴尬。不过,这种社交方式的花销实际上并不低,也不能真正解决实质性的生活问题,并不是长久之计。 面对竞争对手 在职场中,总有这样一个特别的人的存在——你们既是合作完成项目的人,又彼此存在竞争关系。如何才能处好这份关系?这两位“过来人”结合自身经历给出经验。 经验 1 下班后坐下来谈谈心 琪琪和同事圆圆是重庆“华源”互联网公司的人事部正、副负责人。根据公司业务拓展需求,今年春季招聘期间,公司在招聘市场和高校内参与了6场招聘会。在一个月内组织多场现场招聘,还是她们进公司以来的头一次,涉及物料的准备、面试官的轮岗安排、具体人才岗位需求、招聘会现场事宜的对接等繁琐流程。 “我们心里都知道,工作做好了,领导会表扬。工作做不好,领导肯定认为部门工作效率低和管理方式有问题。”琪琪说,筹备期间,起初两人毫无计划,忙得无厘头,两人都是“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因为各做各的事,导致信息沟通不畅,期间争吵过多次。 “其实这种工作中的分歧,已经出现过很多次。我们都是好强的人,都非常有主见,面对面直言不讳地沟通,是我们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琪琪说,找到一个契机,她和圆圆下班后坐在会议室里谈了谈心。琪琪对她说,工作和生活中,难免发生冲突和意见不一,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可能有完全符合你期待的人。 “我告诉她,我们是队友,是敢于冲突,擅于和解的队友,应该彼此信任。这里面没有你强我弱这一说,快乐工作才是共同的目的。”琪琪说,这句话让两人相视而笑,两人最终有商有量完成了任务。 经验 2 把对方当闺蜜“培养” 绘如是南岸区白鹤路一家大型制造业的办公室主任,她和总经理助理都要负责公司的要务。对方处理总经理经营业务方面的工作对接偏多,绘如主要传达总经理对管理层的工作要求和下达公司的相关制度等。 “可能是性格都强势原因,总觉得有隔阂,气场不合,相互都有戒备心。”绘如说,两人长期“貌合神离”的沟通方式,让她感到反感,也感到心累。想着在这公司还有很长的职业生涯要走,两人的关系要想办法“破冰”,还得她自己动动脑筋。 对此,绘如做了不少有“诚意”的事,来拉近彼此的距离。比如在处理棘手问题时,她会少用“我”的字眼,多强调和表达“我们”共同解决问题的意愿。以往她总会在两人出现分歧时,时不时提起过去的得失,而自从就事论事,不再“翻旧账”后,两人竟然坐在一起愉快地吃饭、聊天,她还发现了对方不少闪光点。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她在完成总经理布置的任务时,尝试将工作内容同步给对方,以征求对方意见,由此两人形成了默契,按各自所长合作分工,缓解了彼此间的竞争关系。 “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工作上,多一个朋友何乐而不为呢。有时候放下脸面,主动求和,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绘如说,她把对方当做闺蜜来“培养”,最后两人还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好同事。 啊!领导来了 职场中,有人一看到领导,就莫名“尬”“慌”,不知所措。以下重庆晚报记者搜罗到的大家困惑比较多的职场场景,来看看礼仪中国重庆站负责人、讲师团导师、国家高级礼仪培训师刘丽媛的解答。 初次介绍 场景:A是领导,B是和自己同级别的工作人员,当你带着二人相见,应该按什么顺序互相介绍? 刘丽媛 在社交中,我们遵循尊者享有优先知情权的原则;因此,应该优先把同事介绍给领导,再把领导介绍给同事认识。 同乘电梯 场景:与领导或者上司同乘一部电梯,总觉得很尴尬,不知道该先进还是后进去,也不知道站在哪里。 刘丽媛 在进电梯时,当电梯里面有人的情况下,一般以尊者/上级先进为敬。作为下属/员工,可以随后进入。当电梯里面无人操作电梯时,随行员工可提前进入电梯,一手按住开门键,一手挡住电梯门迎客。 乘坐电梯时,一般会请尊者/上级靠后居右。作为下属/员工,一般可以选择主动靠近电梯操作区,方便服务众人。 团队聚餐 场景:聚餐是我们联络同事/上下级感情的有效方式,这样的场合我们需要注意哪些呢? 刘丽媛 首先,用餐前要根据聚餐地点选择适合的着装。其次,要是分批到达聚会地点,应该遵守约定时间,不要晚于领导;再次,有领导列席,一定要注意位次的安排,领导、年长的前辈一定是坐在餐席上位。最后,在用餐中注意用餐礼仪,让菜不布菜,领导和同事夹菜不转桌等。 重庆晚报-厢遇记者 王薇 李琅 受访者供图 编辑:戴林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