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024年度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出炉,涵盖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领域,“首个”“首款”“首发”比比皆是,既有基础研究的突破,也有重大产品的问世,彰显了重庆科技创新的“硬核”实力。 “硬核”成果的背后,是“硬核”的支持。从2022年起,重庆启动实施了“5+8”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重点)专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坚。 例如,此次上榜的全国首个零售金融大模型“天镜”,就是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消费)依托重大专项项目“金融大模型智能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针对通用大模型在某些金融场景适配难和应用难的问题,自主研发而取得的重大突破。 2月12日,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5+8”重大(重点)专项实施3年来,已累计支持科技攻关项目611项,总投入超90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近18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超72亿元。 重大(重点)专项各有侧重 项目资助强度最高可达3000万元 “5+8”重大(重点)专项,即5个重大专项和8个重点专项,其组织实施的目的很明确:立足“四个面向”,以行业产业重大技术需求为导向,着眼于解决创新链、产业链短板和弱项,通过不断探索完善有组织的科技创新,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重大(重点)专项各有侧重。据介绍,重大专项更加突出“产品化”,以重大创新产品产出为导向,聚焦我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注重发挥龙头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主导作用,构建产学研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的有组织科技创新机制。重点专项更加突出“应用性”,以创新成果的应用示范为导向,关注未来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坚持“创新性、引导性、集成性、应用性”,支持培育科技型企业和优秀人才团队。 根据《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重点)专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重大(重点)专项都是由若干重大(重点)项目组成,其中,每个重大项目财政经费资助强度为1000万元—3000万元,每个重点项目财政经费资助强度为100万元—500万元。 记者了解到,生物医药和核心软件是2022年率先启动的两个重大专项,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2023年,我市新增实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先进制造3个重大专项,并启动了先进材料、新能源、农业前沿等8个重点专项,共同构成“5+8”重大(重点)专项。 持续布局科技攻关任务 已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超300项 智能风控、智能获客、智能营销、智能客服……走进马上消费科技展厅,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天境”大模型的各项功能。经过超150TB中文语料“投喂”,这个零售金融领域的首个大模型,如今变得很“聪明”,可应用于智能营销交互、数据决策支持、防伪安全等8大场景。 ▲马上消费科技展厅,工作人员演示“天境”大模型的各项功能。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我们自主研发出逻辑能力与数据知识分离处理技术,使模型更新必需数据量大幅降低至原需求的1‰,而推理速度比同量级大模型提升10倍。”马上消费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陆全说,目前,“天境”大模型已赋能2亿用户、300余家金融机构。 在汽车领域,多材料混合车身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背后主要基于两大关键因素,实现车身轻量化,并提高整车性能。在众多混合车身类型中,钢铝混合车身最为典型,它是兼顾轻量化和高性能的最佳技术路线,这也引起了汽车行业的关注。各车企纷纷投身其中,不断探索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阿维塔科技(重庆)有限公司(下称阿维塔科技)正是钢铝混合车身连接技术领域的创新引领者。 ▲位于渝北区的长安数智工厂,载重AGV正在运输车架。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阿维塔科技车身开发总监徐小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铝合金的比刚度、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等优势,是汽车轻量化的理想材料。目前,阿维塔的车身材料上,铝合金的占比达30%—40%。 尽管钢铝混合车身有很多优点,但也面临着“疲劳和碰撞分析”精度低这一行业难题。“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他坦言。 为攻克这一难题,在重点专项项目“钢&铝混合车身焊铆复合连接工艺及失效预测仿真关键技术”的支持下,阿维塔科技牵头,联合湖南大学、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长安汽车等单位,历经两年时间不断攻关,成功建立了钢铝混合车身接头性能高精度仿真预测方法。这一成果不仅提升了钢铝混合车身材料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健性,更让阿维塔科技具备了轻量化、高性能钢铝混合车身自主正向设计能力。 此外,记者走访看到,在西南大学国家柑桔品种改良中心,依托重点专项项目“特色果树染色体工程与多基因编辑融合技术研发”,该中心主任何永睿教授团队成果开发出世界首款柑橘液相育种芯片——“橘芯1号”,可低成本、高质量、高通量进行柑橘材料基因分型,提高柑橘育种效率,设计培育高产、优质的柑橘新品种。 ▲西南大学国家柑桔品种改良中心,世界首款柑橘液相育种芯片——“橘芯1号”。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依托重点专项项目“成渝城市群复杂地形下碳监测点位布设与监测评估体系研究与应用”,初步形成了成渝两地“天空地”一体化温室气体监测方法体系,为成渝城市群的双碳目标达成提供了重要支撑。 ▲重庆市生态环境检测中心。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布局科技攻关任务,让重庆科技创新频频“上大分”。来自市科技局的数据显示,“5+8”重大(重点)专项实施以来,已先后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超300项,突破了一系列行业关键技术,产出了一大批创新产品,智能汽车操作系统、纳米时栅传感器绝对位移测量等多项成果入选近两年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 152项科技攻关项目“上新” 企业牵头和参与项目占比87 % 去年底,通过“公开竞争”“揭榜挂帅”“赛马比拼”“定向委托”等多种方式,2024年度重庆市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重大(重点)专项科技攻关项目正式立项。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此次共立项支持重大(重点)专项科技攻关项目152项,总投入近28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超6亿元,带动社会投入近22亿元。 “这些项目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和行业安全的重大技术需求选题,立足重点领域‘优势’‘卡点’‘堵点’,在前期充分挖掘科技创新真需求的基础上立项,力求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该负责人表示。 例如,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人工智能重大专项项目“基于大模型的汽车网络安全测评技术服务平台研发”,将针对汽车网络安全测评服务智能化水平和效率低等行业关键问题展开攻关,构建汽车网络安全测试知识图谱,形成一套科学、系统且可量化的评估体系和汽车网络安全风险评估量化模型,研制智能化、自动化的汽车网络安全测评技术服务平台。 由重庆云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生物医药重大专项项目“脑功能障碍数字诊疗装备”,将针对脑功能障碍患者发病机理不明、现有干预手段疗效差等难题,围绕认知和睡眠障碍等脑疾病展开攻关,研发脑电大规模精准采集系统,寻找患者的精准干预靶点,实现对大脑状态的动态监测与智能调控。同时,搭建基于脑机接口康复系列产品的智能辅助诊疗决策和康复云平台,建立个性化智能诊断和治疗体系,力争在项目实施期内,进入20家以上医疗机构开展验证。 据悉,此次“上新”的项目中,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项目支持数量占比分别约为17.1%、29%、12.5%和41.4%,资金支持强度占比分别约为32.1%、32.4%、11.6%和23.9%。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牵头和参与的项目占比达87 %,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同时,40岁及以下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担任项目负责人和骨干的项目占比达70%。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聚焦“重大领域、重大平台、重大团队、重大企业”持续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进一步探索央地协同、部门联动等多种组织实施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产出一批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解决一批事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 原标题:重报深一度|3年投入超90亿元!持续实施“5+8”,重庆科创“上大分” 编辑:蒋丽霞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