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洋场龙门浩 风云际会南滨路 留在南岸的“万国建筑群” 毛宇剑 文/图 这个春节的南岸区,春晚分会场和无人机表演的热闹似乎还近在眼前,让游客和市民意犹未尽。 其实,南岸区还有很多值得参观的地方,比如留在南岸有百年左右历史的“万国建筑群”,可以去了解那段历史,参观那些中西合璧的建筑群。 历史背景 近代以来,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打开了川江航线,重庆被迫开埠。 自1891年重庆开埠起,至1945年抗战胜利止,半个多世纪,重庆地区到处可见外国建筑群的痕迹。 光绪十六年(1890年)美商美孚洋行在南岸苏家坝建造货栈,十七年(1891年)重庆海关开关,先后有太古、立德乐、隆茂、卜内门、永兴、盐务管理所、亚细亚火油公司驻寓龙门浩。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开埠以来,累计有50余家洋行通过川江水道入渝。 驻寓龙门浩的外国洋行 如今,驻寓龙门浩的洋行老建筑还有:立德乐、卜内门、永兴、盐务管理所、亚细亚火油公司…… 立德乐洋行老建筑群 立德乐何许人也?阿奇博尔德·立德乐(1838-1908)是英国曼切斯特的贸易商,咸丰九年(1859年)首次造访中国,在江西九江成立公司,后移居上海。光绪十七年(1891年),立德乐在龙门浩筹办猪鬃厂(外国资本在重庆开办的首家工厂)。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3月8日)立德乐抵达重庆,在重庆南岸开办了最早的洋行——立德乐洋行。 立德乐洋行旧址位于今上新街新码头34号,现存办公住宅别墅、仓库建筑及山门等建筑。立德乐洋行始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三十年(1904年)转让给隆茂洋行,后来又经历了太古、平和洋行。 立德乐洋行办公住宅别墅,由一栋三层楼砖木结构主楼及一栋木结构的辅楼组成。主楼的二层和辅楼间,有架空曲廊连接。 建筑整体顺应地形,背山面水,坐南朝北。主楼有中式重檐歇山式屋顶,“如意式”宝顶,西式壁炉烟囱,朱红墙面,中西结合。临江的二楼,围廊栏杆上镶嵌有卷草龙纹绿釉砖雕、木质雕花撑拱等,非常精美。房屋门前,有鱼池假山、花台盆景;屋后花园里,则有一棵百年银杏树。 仓库建筑坐东向西,两楼一底砖木结构。洋行大门为石质重檐牌楼式仿古建筑,门前“如意式”踏道4级,原门楣书有“立德乐洋行”字样,后被铲除。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南岸区重庆开埠遗址公园的重庆开埠历史陈列馆,就以立德乐洋行仓库旧址改造而成。 “红楼” 从立德乐洋行顺着爬坡上坎,可以看到一栋红琉璃瓦覆顶的老建筑,当地人俗称“红楼”,即亚细亚火油公司旧址。 亚细亚火油公司系著名壳牌汽油的前身,其总部设在上海,在天津、青岛、汉口、广州、重庆等中心城市建有分公司,重庆分公司位于南岸马鞍山56号。 公司主要经营煤油、汽油、柴油、机油等,尤以壳牌汽油质量为佳,公司拥有“渝光、滇光、黔光、安澜”4艘运油专轮。1898年,亚细亚公司开始从国外进口洋油向中国销售。 亚细亚火油公司现存公司大班、二班(洋行的大班、二班相当于总经理、副总经理)别墅和办公用房。因房屋顶上盖红色琉璃瓦,故人称“红楼”。 该建筑为一楼一底带阁楼砖石木混合结构建筑,屋顶铺红琉璃瓦,有四个坡面,楼阁还有8个天窗和5个壁炉烟囱。大门设在房屋正面中部,前有9级呈“八”字形台阶。房屋背面有一后门,门上有一弧形顶棚,门前有7级台阶。整体房屋结构完好。建筑外的斜坡地分层砌筑花台,栽植树木,逐级盘旋而上。 永兴洋行高管住宅 永兴洋行高管住宅位于下浩董家桥21号,是法国永兴洋行(后为吉利洋行)高级职员的住所和活动会所。 该建筑为一栋二楼一底砖木结构中西式建筑,房屋前有一宽大的院坝。歇山式小青瓦屋面,青砖砌墙,拱形的窗户,条石基础,青砖砌方形院门。 吉利洋行位于弹子石谦泰巷的堆栈曾存放过1814余箱故宫南迁文物。另有3830箱文物存放于川康银行(今渝中区),3694箱文物存放于安达森洋行(今南岸区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 英国盐务管理所 英国盐务管理所位于今海棠溪盐店湾54号的一个小山坡上,建于19世纪末,当时主要负责管理英国与四川之间的盐贸易业务。 该建筑背靠南山,面临长江。房顶为四坡面,覆红色琉璃瓦。外墙黄色,底层开有圆窗,二层为方形窗,方窗接有罗马柱,窗下安装有带图案的铸钢栏杆。 该建筑的室内有壁炉、陈列物架等,水与供暖系统讲究,楼梯做工精细,木质扶梯和表面土漆至今完好。 群聚南岸的使领馆 自重庆开埠以来,累计有30多家使领馆进驻重庆。 位于南岸的使领馆有:澳大利亚公使馆、比利时大使馆、意大利大使馆、法国大使馆、德国大使馆、英国大使馆、墨西哥大使馆、荷兰大使馆、美国大使馆…… 位于南岸的使领馆如今还有:比利时大使馆、意大利大使馆、美国大使馆。 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 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旧址位于今重庆市社会主义学院内。 1938年,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随同美国大使馆迁渝。 1940年至1946年,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由市中区迁移至龙门浩枣子湾二十九号附二号。美国驻华大使詹森曾在此办公,他是较早提出美国应以军事装备援助中国的美国政府官员。 1940年6月14日,日军划南岸为“安全区”,说是为保护第三国利益。但事实上,位于日本称之为“南岸安全区”的海军武官处分别于1940年10月25日、1941年6月15日、1941年7月30日三次被炸毁或受震圮。 由美籍华人艺术家李灵爱策划并出资、美国人雷伊·斯科特摄制的《苦干——中国不可战胜的秘密》,是抗战时期拍摄的反映中国抗战的第一部大型彩色电影纪录片,也是目前唯一获得奥斯卡奖的中国抗战题材纪录片。 1940年10月19日至20日,雷伊·斯科特在南岸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处的屋顶,拍摄下了《苦干——中国不可战胜的秘密》日机铺天盖地地飞向母城,投掷的燃烧弹瞬间让长江的对岸变成一片火海的场景!是的,1940年日机轰炸渝中半岛的拍摄机位,就在这栋建筑的屋顶。 1946年5月,海军武官处随美国大使馆撤回南京。 1956年9月5日,为巩固和发展多党合作制度,政协重庆政治学校成立,该处被辟为校区。1984年,政协重庆政治学校更名为重庆社会主义学院至今。 意大利大使馆旧址 位于今龙门浩老街景区、枣子湾16号的意大利大使馆旧址,是异地迁建保护建筑,原址在枣子湾23号。 该建筑是砖木结构,两楼一底,是一栋中西混合式砖木结构的小楼。 1938年8月4日,意大利驻华使节亚历山大由汉口抵渝,入驻枣子湾23号。1940年7月24日,代办师秉礼到任。由于意大利承认汪伪政权,中国和意大利于1941年7月断交,意大利使馆关闭,使馆工作人员随即撤离。 比利时大使馆代办劳德山于1938年10月8日到渝任职。1941年4月4日,比利时新任驻华大使纪佑穆抵渝上任。当时,比利时大使馆因办公场所狭窄,便租用了意大利大使馆原来的房屋,于1941年9月进驻。1946年5月,比利时大使馆撤离重庆的龙门浩,迁往南京。 在龙门浩,还有如觉林寺报恩塔和巴渝民居等大量优秀本土历史建筑,这些老建筑和西方建筑相依相伴,和谐共生。 (作者系南岸区作协会员。本文感谢重庆市文保志愿者“江洲”提供部分资料) 编辑:杨雪 校审:罗再芳 总值班:杨飞 重庆晚报夜雨版面赏析 |
本站论坛的文章由网友自行贴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帖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
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
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